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0/4/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作者:厉虑
[导读] 在现代小学课程体系当中,科学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的主要渠道。尽管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呈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理想的科学教学目标,有效的实验教学是关键。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课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厉虑    山东省临沂北园路涑河小学  山东  临沂  27600
【摘要】在现代小学课程体系当中,科学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的主要渠道。尽管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呈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理想的科学教学目标,有效的实验教学是关键。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课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174-01

        前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实验课是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在科学教学中,逐步优化实验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发展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会将教材中的内容直接讲解给学生,很容易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枯燥性的印象[1]。而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能使学生发现科学课程中蕴含的乐趣,激发其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实验活动当中。例如,教师讲解到“阳光下的影子”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不动的物体,在一天当中的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很多学生都知道物体在太阳下面会形成影子,可是却没有思考过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手电筒代替太阳,在桌子上竖起一根铅笔,保持铅笔不动,用手电筒从各个角度照射铅笔,模仿太阳从升起到落下的过程,并观察铅笔影子的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形成实践能力
        有效的科学实验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就会形成想要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根据一些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尝试以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操作,得到科学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逐渐形成实践能力的同时,得到思维的锻炼,形成合作精神。


例如,教师讲解到“点亮小灯泡”这个部分时,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分组的基础上,可以为每个小组发一些实验用具,比如,导线、电池、小灯泡、开关等,向学生传授电路连接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连接电路,使小灯炮亮起来。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分工,并共同参与到操作和讨论当中。有的小组会发现小灯泡忽明忽暗,这就需要彼此合作查找原因,并进行改进或者重新连接。
        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科学课程中包含的一些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结合这样的课程特点,教师可以将实验课作为载体,帮助学生在思维层面搭建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例如,教师讲解到“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个部分时,可以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微课视频,在视频中为学生呈现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自行车的车胎为什么爆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自行车车胎爆裂的现象。教师将气球套在一个烧瓶的口上,气球是瘪的状态,将其放到热水中,气球逐渐变鼓,说明气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再将其放入到冷水中,气球又恢复到瘪的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和生活中自行车车胎爆裂的现象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分析车胎爆裂的原因。
        四、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精神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能使学生掌握到基本的认识自然规律的方法。这不仅仅能使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如果学生只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或者只动手实践,不思考都无法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精神。在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精神[3]。例如,教师讲解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个部分时,教师准备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比如,清水、洗发水、食用油、醋、胶水、酒精等。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预测一下这些液体之间哪些能相互溶解。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让其尝试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会对更多液体之间的溶解性形成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利于使学生了解更多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利用这样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实验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有效的科学实验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精神。通过本文对小学科学实验课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丽敏.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9(Z1):155-157.
[2]於树民.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68.
[3]沈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