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4/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作者:段亚芳
[导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说亦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数学知识“改头换面”,由以往的枯燥、乏味转化为新鲜、有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欲具有积极意义;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在遇到数学难题时,往往会一改以往“绕道行走”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肯钻研起来,这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

段亚芳    腾冲市第一中学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说亦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数学知识“改头换面”,由以往的枯燥、乏味转化为新鲜、有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欲具有积极意义;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在遇到数学难题时,往往会一改以往“绕道行走”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肯钻研起来,这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高中数学发展、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提供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148-01

        1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些年来,我国开始进行教育的改革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的类别开始逐渐的增多。情境教学法主要是用其自身特殊的优势来吸引老师以及学生,该种教学方式更是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以及喜爱。该情境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会有效的提升整体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寻求更为科学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发展特征,将其和教材大纲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提升情境教学法使用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难度会比较高,其内部的一些知识适合学生们进行独立化的探究分析,有一些知识适合学生们使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学习,划分好学习的模块内容,可以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的高涨。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时期,老师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工作,不能一味的追求潮流去合作,要以学生实际状况为切入点,合理化的去划分学习小组,同时还需要设置好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是较为独立化的个体,其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基础等都会有着极为明显性的差异,老师们必须要以学生们自身的差异进行合理化的分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
        3巧设疑问教学
        疑问可以用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某知识的欲望。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相比较,虽然其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时间会比较强,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别无差异,都喜欢刨根问底,对于一些未解之谜的兴趣会比较高,对此,数学老师就应当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准,巧妙的设置好疑问,尽可能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引导学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4构建学习氛围
        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会存在较强的滞后性以及强制性,这种固化的灌输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们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其所营造出的课堂氛围十分的枯燥烦闷,整体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比较差。对此,老师们必须要及时的转变自身固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设定好学生们的主体课堂地位,尊重学生,使得其所构建出的学习氛围更具民主、平等的特性,培养并提高学生们的质疑精神。
        5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是数学教学课堂的第一环节,同时其也是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们会为了节省下教学的时间,选择使用平铺直叙的新课导入形式,这种新课导入方式的使用是无法让学生们迅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拉低了总体的课堂教学品质。老师们要尽可能的丰富课堂导入形式,在学生们产生解题欲望的时期,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就其知识点开展一系列的猜想,将实践和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尽可能的提升学生们自身的探究能力,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把学生行为和具体数学知识相结合,完善数学教学内容。
        6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课堂活动
        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且能够使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决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更要结合高中学生在思维发展上的特点,积极展开一些综合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7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枯燥乏味的训练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布置能够体现出数学开放性特征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数学文化。
        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也符合数学新课程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巧设疑问、营造氛围方面着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罗洪新.才智.2017(26).
[2]浅谈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导引[J].吴健.才智.2019(30).
[3]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探索[J].范新莉.教育现代化.2019(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