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规划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湘潭市 411000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城乡结构日趋完善,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公共管理体系和公共资源在城市总体布局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服务建设已然成为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主要的环节。处于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中,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如何构建编制技术更为关键。本文就针对于基础教育建设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搭建起均衡的管理体系,进而推动教育资源体系的发展,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促使基础教育体系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更好的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城市规划建设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育设施规划;学龄人口预测;教育设施指标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教育一定是首当其冲的,如何更加合理的规划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已然是摆在基础教育建设面前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能否有效提升教育水平、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推动教育领域更快更好前行的关键因素。根据有关报告不难看出,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调节教育布局,规避空间浪费是目前基础教育建设的根本任务。由此来说,将城市整体规划作为核心,构建出完善的教育布局方案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需要预测
1.设施需求规模预测
从土地结构布局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外成熟的项目案例,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作为参考依据,通过统计学相关理论对人口规模进行估算,进而融合千人指标,做出合理的学龄人口估算。基于推理预估的数据,根据学校分类和空间布局的实际情况对基础教育体系进行合理规划。此外,还需要充分考量其他相关因素,根据人口预测来确定设施规模。本文将永安新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发展迅猛的特点,利用就业带动法完成人口模型的预估。同时,将不同的案例进行横向比较,找出相应的千人指标,进而可以划定出各个区域内具体的学龄人口情况。
2.人口规模预测
方法一:通过就业带动法对人口模型进行预估。结合本地区发展迅猛、规模小的特征,不断优化以就业带动为基础的人口模型预估方式。
方法二:按照初期项目规划方案中的人口增长情况,计算出相应的人口数据,并进行总体方案构建。
方法三:房地产建设指标推算法:基于实际用地的出让方案和具体的人均数据,有效计算出人口增长数量,对该地区尚未开发的区域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3.学龄人口预测
通过以上三种估算方式可以推测出本地区常住人口情况,以此为基础结合千人指标便能够对学龄人口做出有效估算。由于社会发展情况和内在推动力有着明显差别,所以会导致千人指标存在较大的偏差,期望更好的获取各个发展阶段中相应的参数标准,应当以区域内人口年龄组成作为切入点。针对性的分析千人指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进而总结出每一时期千人指标的标准参数。
依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结合各个区域内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明确各区域所处的发展时期,将推算得出的常住人口模型作为核心,配合千人指标,对学龄人口情况做出详细的预测。最后,按照各个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相应的学龄人口需求,由此便可以有效得出教育设施建设方案,从而为空间结构布局提供参考意见和具体数据。
二、教育设施指标
在进行教育设施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有关的法律文件作为基础,充分参考布局规划的对应原则。更好的为教育体系进行资源划分,优化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质量,搭建起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空间结构,有效推动本地区基础教育更加稳定的前行。
第一,针对区域内建成时间较短、设施齐全且教学水平良好的教育设施来说,应当予以保留;第二,针对一些规模无法达标、教学水平较差同时空间布局不合理的校区来说,需要充分考量教育资源的配比结构,为其选择更加合适的区域完成校区迁移;第三,某些区域内的教育设施虽然地理位置较优,但实际教学设备老旧,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求,应当采取原地翻新的方式,更好的利用空间,让校区达到发展标准,同时也能推动周边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如果区域内部分教育设施难以满足需求,且周边空间良好,可以让学校获取更多的建设空间,在适当的发展阶段中完成扩建;第四,对于刚刚步入发展阶段的区域来说,由于人口规模处在上升趋势之中,所以需要更多的基础教育设施。加之教育设施会受制于自身的服务区间,因此要在这些新发展区域中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设计要充分考量区域内的人口居住位置。
三、规划编制的特点及技术创新
1.规划编制的特点
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班级容量较大、择校困难、人均教育用地难以满足要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搭建起适合的教育环境,在实际规划布局方案时,应当进行分类:将原有校区进行保留、扩建校区、重新建设校区。此外,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对校园占地规模、辐射区间、班级容量等参数做出明确规定。
1.1保留调整学校
针对部分容量超过标准的校区来说,如果周边区域不具备扩建能力,就需要对教育片区进行重新划定,由此来减轻生源数量,让超额生源转移到周边空间良好的校区之中。并且主动调节校区结构,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如果校区周边存在可供发展的位置,就应当扩增服务区间,提升规模,适应发展需求。
1.2扩建、迁建学校
如果校区周边空间尚未进行改进,就应当充分考量校区辐射范围内学龄人口情况以及校园情况,从而明确生源数目以及占地空间,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如果校园需要迁建,就要严格遵循设计方案中的规模大小。
1.3新建学校
针对部分刚刚进入发展阶段的区域来说,应当抓住城区改造的黄金时期,参考城区整体的规划布局,按照划分出的居住用地情况,推算人口模型,从而更好的为其配备基础教育设施,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规划技术创新
对于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来说,需要充分考量短期和长期目标,综合各项规划原则。本质上来看,中小学教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发展周期,在确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遵从国家法律体系,还要有效结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情况。
四、结语
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全局性的工作,有效利用、开发和配置教育资源,是走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地规划、整合好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其中的关键之处,其合理规划的前提是决策部门要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基础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合理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分配。
参考文献:
[1]王浩.基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新区建设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4):21-23.
[2]彭震伟,孙婕.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土地资源配置[J].时代建筑(3):16-19.
[3]陈其龙,靳兵.快速城市化下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的探讨——以淮安市中心城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4(9):21-24.
作者简介:杨慧(1988-10),女,汉族,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当前职务:无,当前职称:城市规划中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