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 201499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施工危险源分类展开分析,包括施工人员违规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危害性较高的作业环境等,结合提升建筑施工危险源管控水平的意义,通过研究组建危险源识别体系、堆放场地的合理管、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作、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应急管理措施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建筑施工危险源管控水平,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施工危险源;作业环境;机械设备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管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结果却时常不尽人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还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管控。
1建筑施工危险源分类
1.1施工人员违规作业
在建筑施工危险源分类中,由于施工人员违规作业所导致的施工危险事件,在所有诱因的事件中,占比非常高,这也是不可控的因素之一。因为进行作业时,做全防护措施会干扰到正常作业的进行,于是施工人员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会无视安全规范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例如,在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此时高空作业就成为一个明确的危险源。此外,还有一个经常遇到的危险源即在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从而可能造成高空坠物伤人事故,这在施工现场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危险源。
1.2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
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参与施工活动的机械设备种类和尺寸也在增加。这些大型设备本身就是危险源,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管控,那么势必会带来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例如,在起重机械吊臂下作业或站立停留,因为操作员存在着视野盲区,如果没有人告诉操作员这些情况,那么极易导致对作业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另外,部分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比较繁琐,需要匹配相应操作水平的操作人员,若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差,也会导致相关安全问题的发生。
1.3危害性较高的作业环境
现阶段,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属性有了新的要求,建筑物不仅要满足正常的居住或办公需求,而且外部装饰需要保持美观,内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尤其是外部装饰工程方面,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作业环境的危险性也在不断提升。例如,高空作业环境下存在雨雪等作业地面湿滑的情况,可能造成人员坠落伤亡事故。又或者在电焊作业过程中,有时会用到氧气焊、氩弧焊等,作业中所用到氧气、乙炔气体本身就属于危险源,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一些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2提升建筑施工危险源管控水平的意义
2.1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如基坑工程、桩基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等,与此同时,施工风险也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许多的潜在危险源。通过做好危险源的管控工作,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降低了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即便是发生了安全事故,也可以根据应急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起到经济止损的作用,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
2.2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可以得知,在这些以往的安全事故调查中,事故的发生都与人员违规操作相关,这也意味着在危险源管理中,施工人员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内容。而施工人员又作为施工技术的应用载体,其操作水平也将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做好施工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同时借助对意识的培训,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降低施工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
2.3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施工时,会使用到许多的可燃物材料,如木材、塑料等。这些也将会成为危险源,在突发火灾安全事故时,会成为助燃材料,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经济影响。加强危险源管理,如将危险源分隔开、周围摆放灭火器材、做好巡查工作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即便是发生了安全隐患,也可以祈起到经济止损的作用。
3建筑施工危险源管控措施分析
3.1组建危险源识别体系
通过组建危险源识别体系,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合理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从而确保整个施工活动的顺利推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可以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将建筑工程危险源类型进行整理,如第1章中提到的三种危险源,可以按照此类标准进行整理,同时还需要划分危险源等级,确定危险源管控的先后顺序。另外,借助BIM技术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结合模拟技术,初步判断一些可能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活动顺利推进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危险源的危害性进行最小化处理,从而提升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1]。
3.2堆放场地的合理管控
通过做好堆放场地的合理管控,可以避免危险事故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事故处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使用视频监控方式设置堆放区域禁区,当检测到非施工时间段有人员侵入,应当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示入侵人员尽快离开[2]。如事故已经发生,应立即救治伤员,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对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堆放构件进行加固或清理,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3.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作,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操作能力,降低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在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培训、责任意识培训、施工技术培训等,相关的理论培训主要是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减少自己的不合规操作。而施工技术注重实践,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先做好技术应用流程培训,随后提供实践操作环境进行知识巩固。在正式施工时,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能力测试的方式对施工人员展开能力评价,筛选能力合格的人员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从源头上降低该危险源的危害性[3]。
3.4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从而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具的采购工作,确保施工现场人员都有安全帽。并且在安全护具应用之前,需要对安全护具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发霉或者购买年限已经超过三年的护具,不允许再进行使用,从而确保护具应用的安全性。另外,在完成护具的使用之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保养,将潮湿的护具晾干,随后收入到库房当中,起到延长护具使用寿命的作用。
3.5制定应急管理措施
通过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可以将安全事故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提高了作业环境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借助BIM技术组建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类型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在危险源管控过程中,预防是首要任务,而应急管理措施则是用来止损的方式。对此,施工企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预防措施的制定上,同时也需要细化应急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建筑工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4近几年法例条例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2、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3、施工单位应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及时分析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危险源识别并对其进行管控,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合理评估,可以避免危险事故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作,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操作能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建筑工程危险源管控,对于降低危险事故发生几率,推动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有着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佳慧.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管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2]田容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及安全管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3]李智,樊运晓,张书豪,韩笑,朱雷鹤,金向阳.特高压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2(01):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