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提升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等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教师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便由此体现。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热情,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出路。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机结合、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涉及领域由最初的计算机领域,一直发展到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航空航天等高新学科与科技领域,足见其创造力。在教学领域当中,信息技术同样能够发挥非常出色的辅助作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开拓学生视野三方面入手,以取得更加优秀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开展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带来的影响,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开展单向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的机械重复过程当中逐渐消磨殆尽,这种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换取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行得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在与学生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动画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教师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使用FLASH等软件,将几何图形进行动画化处理,通过播放动画,将不同的组合图形进行拆分与组合,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便被教师充分的激发,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当中,能够更高度的参与课堂,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即使教师讲的细致入微,学生也不可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而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逐步提升。不仅如此,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受到此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
例如,教师在执教“圆形面积公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均为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内容与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准确的认识“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进而导致学生在掌握圆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将圆形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分成若干等分的扇形,并将扇形拼接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随着扇形数量的增加,近似长方形也就与真正的长方形越接近。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利用已知的知识去推导圆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质量自然有所提升。
三、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课本满足,更需要教师为学生开拓视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时间与空间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局限,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中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以应对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
“七桥问题”是数学学科当中一个相当经典,且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在“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参观“中国数字科技馆”,将“七桥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次过程中,学生的视野被有效的拓展,不仅如此,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丰富而长久的持续下去。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工作,首先,要使用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的积极影响,进而产生学习态度上的转变;其次,教师要让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过程的优化,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收获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最后,教师要使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一来,才能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最大化,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金春霞.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47.
[2]李瑞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