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发表时间:2020/4/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期   作者:王颖波 王齐 郭如意
[导读]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40例及老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5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高于老年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24h平稳降压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广泛应用,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NKP-DS)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24%~56%),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A组);老年单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5例(B组)。高血压按WHO/ISH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及急性代谢紊乱,排除继发性高血压。A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5~91(69.3±10.1)岁;B组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5~89(68.9±9.9)岁。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对象未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或遵医嘱停用降压药物3d,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维持原降糖治疗。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并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袖带22cm×12cm,进行24h血压及心率监测。监测频率:白天(8:00~22:00)每20min 1次,夜间(22:00~翌日8:00)每40min 1次。受试者记录监测当天的生活及起居情况,避免剧烈运动。24h有效测量次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次数的85%,有效数值大于48次。血压负荷值:即24h监测中收缩压(SBP)≧125~135mmHg或舒张压(DBP)≧75~85mmHg的次数百分率。
1.3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有: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L)、白天舒张压负荷值(dDL)、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L)、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昼夜节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10%为正常需要昼夜节律,及勺型血压,否则为非勺型。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A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着28例(28/40),B组昼夜节律消失者6例(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动态血压结果比较(x±s)

3讨论
        ABPM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可较客观地了解血压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24hSBP、dSL、nSBP、24h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进一步分析,这种改变主要以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为主。正常血压昼夜呈双峰一谷的勺形曲线,日间上升、夜间下降,约40.6%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存在血压昼夜节律紊乱[1]。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BPM改变特点主要为昼夜节律异常,这种改变表现为夜间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减少。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机理不甚清楚,有人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由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变化失调、夜间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对较高所致[2]。随着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的深入,发现过高的血压负荷和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是靶器官受损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地重要促成因素。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非常重要。控制血压治疗不仅要降低过高的血压,尚应24h平稳降低血压和恢复正常昼夜血压节律。
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化特点,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生活方式的干预: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不可缺少的部分。向患者宣传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降低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的饮食提议(DASH);多食水果、蔬菜及含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较少低脂奶制品,降低钠的摄入,进行有规律的有氧体育活动,如轻松散步(每天至少30min)和适量饮酒[3]。②由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因此,夜间及凌晨应加强对该组患者的巡视及血压监测,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尤其是睡前增测1次血压非常重要。③改变常规给药时间,指导患者将晚上的药物放在22时左右或睡觉前服用,使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并保持平稳。根据患者ABPM结果,在血压的高峰之前及时指导用药,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降压药使血压降得过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④根据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要有依据、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血压波动的特点,并进行心理治疗与传授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和保健知识 [4]。由于短效口服降压药作用时间短,使血压忽高忽低,很难使血压24 h保持平稳,因此提倡患者使用缓释或控释剂,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并进一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胡晓晨,陈君佳,朱建华,等.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J].中国循环杂志,2006,15(2):93-95.
[2]单济川,肖海鹏,余斌杰.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3:144.
[3]沈建江.美国年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护理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9.
[4]郜玉珍,程金莲.对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护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