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 广西贵港 537307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沉淀,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大安校水柜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和发展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主要对大安校水柜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希望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体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1],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以及民间性。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0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是非物质,在于它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我们所要传承的,更多的是这项遗产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才得以在它们的熏陶浸润下成为今天的模样。大安校水柜习俗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保护对平南县乃至广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广西平南县现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分别是:平南牛歌戏、平南三利小刀锻制工艺、广西八音、平南大安粤剧、平南杖头木偶、竹木藤芒编织工艺和平南县大安校水柜习俗。其中,大安校水柜习俗已于2008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南县大安校水柜习俗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群众性活动,它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大安镇(古称大乌圩)是广西三大名镇之一。大安圩商铺林立,小巷纵横。道光年间遭遇一场特大火灾,把大安圩变成了一片废墟,损失极为惨重。火灾过后,镇上各界有识之士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各商号、店铺和街坊,建起德隆社、群乐社、永安社、永隆社等消防社团,购置了大批人力水柜、水枪、火钩、水桶等灭火器械,每个社团有专用房,并有专人守更。民国五年(1916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大安镇居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消防演练活动,自此以后,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都要举行一次灭火演练,俗称之为“校水柜”。那真是全镇盛会,10条街各出1台人力水柜,家家户户都参与,男女老少齐上阵,优胜者奖以烧猪,活动结束以街为单位进行聚餐。这个传统延续了一百多年,那些旧式灭火器械至今还在使用。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就约定俗成成为大安镇传统消防节,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传统消防节”之一,载入了全国的消防史册。新中国成立后,“校水柜”演变为“大安消防节”。消防节开展以来,全镇人民的消防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平时,邻里之间互相监督,发现火灾隐患就指出来。一旦出现火警,全镇人民不论男女老少,亲疏远近,都会自觉投入灭火行列。即使平时跟受灾户有积怨的人,也慑于公愤不敢袖手旁观。所以,这个节日能历久不衰,一直流传到今天。
大安校水柜习俗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动员最广泛的乡镇消防节。校水柜习俗已于2008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沛林同志被授予“校水柜”传承人称号。
二、发展现状
平南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传承效果。每年的大安消防节都如期举行,由政府牵头全民参与,深受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发动交通、安保、医疗等力量支援,保证消防节能够安全有序、圆满成功举行。
2016年是大安校水柜习俗第180年纪念,在各方的努力下举办了一场高标准、高规格的消防演练,主流媒体跟踪报道,通过消防节大安镇向全国展示了深厚的文化魅力,在中国消防节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三、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性传承和社会干预性传承。自然性传承指的是完全依赖民间或个人行为的传承延续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很多都是依靠这种方式延续至今,主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个体之间的言传身教和口传身授。在部分地区,某些文化习俗已经演变成了民间的生活常态,比如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这种传承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普遍、最常见的传承方式,较为传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缺乏资金保障等,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等[2]。社会干预性传承是指在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干预下的传承。该传承方法有许多优点: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制度的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还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个世纪都是依靠第一种方式传承,即自然性传承,依靠民间组织或者个人行为。大安校水柜习俗从诞生伊始,便是一个由民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德隆社、群乐社、永安社、永隆社等消防社团等5个消防队全部来自民间,消防水柜,装配水枪、火钩、消防桶等消防器械也全部由居民募集购买。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政府对大安校水柜习俗也日益重视,近年来的消防节皆由政府牵头,企业搭台,全民唱戏。由此可见,大安校水柜习俗的传承方式由第一种自然性传承完全过渡到了第二种社会干预性传承。社会干预性传承的趋势就是以市场为载体打造地方品牌文化[3]。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理念,全国各地纷纷打造文化品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平南县抓住大安校水柜习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传统消防节”之一,利用其文化地位打造地方性文化品牌,现在,大安校水柜习俗除了是一场本地人的大型民间活动,还是一个文化旅游项目,每年的文化节前都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期望近距离观看和参加这一盛会。除此之外,还通过互联网、电视、网络直播等,让全国的观众都参与进来,充分的展示了大安深厚的文化魅力,大大的提高了大安校水柜习俗的知名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市场为载体。但是目前看来,市场存在资金投入大、产出少等问题,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打造出文化品牌,也没有挖掘出潜在价值,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文化容易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失。大安校水柜习俗与这些文化相比较,社会干预性传承方法的优点也在此得以发挥,由政府主导,不仅打造了地方性文化品牌,还建立了长效的保护机制,提升了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沉淀,只有保护和传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保证民族的独特性。大安校水柜习俗作为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对其传承与保护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所以对大安校水柜习俗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以短时间段内发展和状况作为传承保护工作的评判依据。大安校水柜习俗已经延续了180余年,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来传承和保护,使其延绵不绝,是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戴清林.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20,(第2期).
[2]代卓娅,白晶晶,郭棉青.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陕西华县皮影戏为例[J].新丝路(下旬),2016(06).
[3]赵永华.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发展[J].参花(下),2019,(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