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是孩子们成长的好课堂。引导幼儿亲近自然,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能促进孩子们创新天赋的发挥。而树叶是最常见、最适合引导幼儿亲近自然的素材,本文详细地描述了通过带领幼儿认识树叶的过程,来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树叶 幼儿 亲近自然
一、引导幼儿亲近自然的意义
正如陈鹤琴老先生所言:大自然是社会“活的教科书”,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是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源泉。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好吸引着孩子们。引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孩子们就会在自然美景中充分开动心灵的机器,孩子们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激发,孩子们的心灵与周围世界产生亲密互动。当处在这种快乐的状态中,孩子们的对外部世界的把握会加深,心灵也会成长。
二、引导幼儿亲近自然的策略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雪雨时刻在向孩子发出呼唤。奇妙的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天然课堂,更是孩子成长的快乐园地。幼儿教学者应当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教授自然知识与物种知识,在日常言行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给予引导性的介绍和解释。让孩子自己多多参与,不要一味的单向灌输;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
(一)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1、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2、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3、通过拍照和画画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和发现。
(二)、真诚的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1、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在条件允许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和有趣的小实验。
2、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物品摆放。
3、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三、引导幼儿亲近自然的实例---带领幼儿认识树叶,引导幼儿亲近自然
树叶是最常见、比较便于引导幼儿亲近自然的素材。春天的时候,大地复苏,树木发芽。柿子树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引来很多蜜蜂,嗡嗡的叫着……;山楂树上开满了美丽、洁白而又明媚的小花,在绿色叶子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娇艳。秋天的时候,大树的叶子渐渐地变黄,从空中慢慢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一件暖和而又美丽的外衣。一年四季的树叶,不同树木的树叶,是大自然“最亲民”的使者,是最合适地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小朋友三五成群的蹲在地上捡着自己喜欢的叶子,有的玩着树叶游戏,有的把叶子夹在书中,有的把叶子组合在一起拼摆成图。作者通过带领幼儿认识“小小树叶”来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并获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根据上文所述策略和幼儿的喜好,作者和本班老师决定将树叶作为本学期主题来完成,具体过程如下五个阶段所示。
第一阶段,作者让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到户外收集落叶。在收集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讲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第二阶段,当孩子对树叶的外形特征有一定了解后,作者将孩子收集到的各种各样叶子投放到不同区角,让孩子玩一玩,摸一摸,通过身体各个感官去了解叶子。而且,在此过程中,作者让孩子观察树叶并教授观察方法,如整体观察、细微观察,让孩子观察不同叶子的形状、叶子的颜色、叶脉纹路粗细等等,比如有锯齿与无锯齿形、爱心型、椭圆形、三角形、掌形的树叶等等;让孩子给不同树叶按照不同的方法的分类,并与其它小朋友分享交流,以加深幼儿对树叶基本结构的充分认识。通过如此一系列的分析,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阶段,作者让孩子讲述与树叶有关的故事、歌唱与树叶有关的歌曲,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与小树叶亲密接触后,通过优美的身体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来体验和表现树叶飘飘、随风飘动的景象;让幼儿体会到大自然的意境美。而且,作者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树叶做衣服、做帽子、做花环、做手环等等,并投放到表演区展览。通过如此一系列的参与、实践、互动,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得到了调动,并积极主动领悟树木自然生长的秘密。
第四阶段,作者让孩子去探索叶子的功能、用途,可食用叶子的名称、功效等。比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者让孩子品尝叶子、泡茶喝,并给茶叶包装、分类。在包装茶叶、泡茶两个环节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通过如此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孩子们对树叶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对浩渺的大自然又多了一份了解。
第五阶段,在孩子对树叶外形、特征、味道等有一定了解后,作者开始让孩子用树叶进行美术作画。首先。作者让孩子用树叶进行叶脉纹理拓印。但是,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们对叶脉拓印方法掌握不好、按压力度不均匀、树叶叶脉粗细描摹不一致、拓印出来的作品不成型。孩子们因为对叶脉拓印感觉不到成功、喜悦而逐渐失去信心。但让作者欣喜地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法,挖掘了很多美工方面对树叶各种不同的玩法。比如,把树叶放在纸上进行临摹,先画一个树叶形状,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的;用树叶的线描画,用树叶的叶贴画,用颜料在树叶上画出好看的图案并整合,利用剪、贴画布置出一幅幅好看完整的画。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孩子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和小伙伴一起挖掘、互相学习,不断创新出不同的树叶玩法,他们的创新天赋得到了发挥。
通过以上五个阶段对树叶的收集,对树叶的外形特征、功能、用途、味道、描画,幼儿教学者逐步引导幼儿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表演的兴趣得到了调动;对浩渺的大自然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孩子们的创新天赋得到了发挥。上述带领幼儿认识树叶的详细过程可以应用到对大自然中其它物体的认识,幼儿教学者应当及时发现、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积极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比如,在认识树叶活动的结尾,引导幼儿回答“你看到的小树叶在干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小树叶在干什么?”“这些飘来飘去的小树叶像什么?”“那你能用美丽的动作来做一做吗?”“谁可以说说自己见过地树叶有哪些形状?”等问题来启发幼儿对自然的思考、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四、结论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面对五彩缤纷的树叶,孩子们就像勤劳的小鸟,展开了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翅膀。幼儿教学者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能促进孩子们创新天赋的发挥。这不仅是为了自然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只有与自然亲密的接触,深入实地,探索求知,孩子们才能真正地走进自然,获得独特的感受。让孩子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让孩子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孩子的生命才会在不断积累中日渐丰盈。
参考文献
1.顾燕樱.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2008(09);
2.顾兰芳.搭起家园共育的桥梁[J].好家长;2010(12);
3.刘林.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园共育[J].成才之路;2010(09);
4.[美]约瑟夫·克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M].郝冰,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06);
5.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1);
6.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09);
7.王盈盈.感受德国幼儿园的环境教育[M].幼儿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