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锻炼与推拿治疗对产后骨盆肌肉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完成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手术顺序将产妇分为常规组(前50例,分娩后行功能锻炼)和研究组(后5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行推拿治疗),对比两组对象骨盆肌力3级及以上占比和尿垫试验阳性率。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对象骨盆肌力≥3级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尿垫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骨盆的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进而提高其产后生活品质。
【关键词】功能锻炼;推拿治疗;产后;骨盆肌肉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常出现损伤骨盆结构,拉伤骨盆肌肉的情况。骨盆肌肉损伤容易损害盆底处的神经组织,导致产妇无法控制骨盆处功能,造成尿失禁等情况。因此在完成分娩手术后,医护人员会知道产妇完成相关的肌功能锻炼。为进一步提高产妇骨盆肌肉的功能,本院开展了一项研究,将中医推拿治疗用于本次研究,并分析两种方式联合使用对产后骨盆肌肉恢复的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完成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手术顺序将产妇分为常规组(50例,初产31例,经产19例,年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26.7±2.1岁)和研究组(50例,初产33例,经产17例,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3±2.4岁),对象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分娩后1周均行完全一致的功能锻炼,其详细流程为:指派一名专业人员指导产妇进行骨盆肌肉功能锻炼。让产妇尽量收缩肛门和会阴,以上步骤每一次持续8s,放松10s,收缩锻炼每次进行15min,并可视产妇的恢复程度进一步增加锻炼时间;产妇出院后持续在家进行缩肛锻炼,并新加阴道哑铃锻炼,每次锻炼时间视产妇体质决定,但一般不建议锻炼超过30min。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推拿治疗,治疗流程为:以对象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取肾俞、大肠俞及局部的阿是穴、昆仑、殷门、承扶、承山、委中等穴位,应用点按、弹拨等手法对上述穴位进行刺激推拿,每次推拿时间约为30min,经产妇主诉疼痛点后应用经阴道深部按摩疼痛点,每次5min.其中骨盆肌肉功能锻炼坚持每日进行,推拿按摩为3d进行1次,出院后改为1周/次,两组对象于分娩后6个月进行复查。
1.3 疗效标准
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对象骨盆肌力3级及以上占比和尿垫试验阳性率。骨盆肌力等级分1-5级,1级为骨盆功能丧失,5级为功能完全恢复,等级在3级及以上为功能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n=50)中骨盆肌力3级及以上的对象有46例,占比为92.00%;尿垫试验呈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为16.00%;常规组(n=50)中骨盆肌力3级及以上的对象有35例,占比为70.00%;尿垫试验呈阳性的有17例,阳性率为34.00%,两组对象骨盆肌力3级及以上占比和尿垫试验阳性率对比分别为(χ2=7.862,P=0.005);(χ2=4.320,P=0.038),以上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盆肌肉是支持产妇分娩的关键因素之一,骨盆肌力不够的产妇往往会出现肌肉损伤、拉伤的情况,经多年临床护理可知,造成产妇骨盆肌力不足多以产伤、肥胖、多产等有关。产妇在分娩后若未进行有效并长期的相关锻炼,损伤的肌肉则会严重影响产妇的骨盆功能,破坏其神经组织结构,从而造成产妇尿失禁,干扰产妇的产后康复[1]。
有关产妇骨盆肌肉功能锻炼主要是以缩肛锻炼和阴道哑铃锻炼为主,通过产后每日对产妇会阴和肛门持续性的锻炼,增强其周边肌肉的肌力,防止尿失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但由于功能锻炼所需周期较长,很多产妇在出院后未继续进行相关锻炼,进而使其骨盆肌肉处的肌力无法恢复到预期[2]。为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本院通过在原有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推拿治疗,应用该方法可来刺激盆骨肌肉,帮助其得到松弛,减少盆骨处持续出现的疼痛,为功能锻炼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在产妇出院后以每周1次的频率进行治疗,能让产妇的治疗有一个连贯性。进而真正解决肌肉损伤的问题[3]。
经以上研究可知,应用功能锻炼联合推拿治疗的研究组对象骨盆肌力≥3级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尿垫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骨盆的肌力,降低尿失禁的发生,进而提高其产后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程芳, 谭容容, 刘素珊. 电刺激结合按摩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的疗效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23(6):1015-1018.
[2] 陈宝华.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1):49+51.
[3] 黎矶,莫丕毅,陈瑜.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