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雅安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抽取雅安市六县两区农村户籍年龄≥ 60岁留守老人 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UCLA孤独量表、自制调查表进行访谈,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雅安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P<O.01),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O.05或P<O.01)。 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 2014 )》指出,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 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15.5%[2]。通过雅安市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得出:目前雅安市老年人口已经达到30多万。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子女到他乡发展。将不与子女同住且子女超过6个月不来探望的60岁老人,称作“留守老人”[3],这种现象在雅安乃至全国也相当普遍。同时伴随留守老人身体衰老加剧与疾病增加,再加上其物质生活水平偏低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其心理问题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4,5],同时,他们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及其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也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极易产生孤独、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6,7]。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9年1-8月,随机抽取雅安市六县两区,再以整群抽样方法从每个地区中抽取56个自然村,共调查留守老人1 487名。另外,对如上每个地区随机选取的578名地级市城市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 人,其中男占65.7%;受教育程度:文盲占12.6%,非文盲占87.4%;婚姻状况:已婚占86.3%,丧偶占10.1%,再婚占3.6%;60~65岁占25.3%,66~70岁占24.5%,71~80岁占38.6%,>80岁占11.6%。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在该地区居住12个月,排除存在明显智能障碍、耳聋和失语等缺乏语言交流能力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份,问卷有效回收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
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说明研究目的并征得被调查者口头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询问并填写调查表。鉴于被调查农村留守老人文化水平大多较低甚至部分为文盲的状况,在征得留守老人同意后,由调查员将问题念给老人听,对于一些过于书面化的术语转化成当地的语言或口头语言。
1.3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史、居住状况、家庭经济、医疗来源等。②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8]: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评价等老年抑郁的核心症状,共30个条目。其中20个正向条目采用“1=是;0=否”计分,10个反向条目采用 “1=否;0=是”计分,总分范围0~30分,总分墨10分为无抑郁,ll~20分为轻度抑郁,2l~25分为中度抑郁,26~30分为重度度抑郁。本研究以GDS总分>10分为抑郁障碍的筛查阳性界值。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b3: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计分方法: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量表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得分越高,社会支持越好。以上所有调查问卷均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访调查。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以i±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的 名留守老人中,男1 34人,占38.2%,女2l 7人,占61.8%;201人,占57.3%;既往有慢性病史196人,占55.8%;家庭月收入少于3000元282人,占80.3%;有医疗保险者299人,占85.2%;非独居者183人,占52.1%;有业余爱好者130人,占37.0%:参与团体活动者198人,占56.4%。
2.2雅安农村留守老人和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老年人在抑郁、孤独上差异显著(P<O.05,P< o.01),其中农村留守老人在抑郁和孤独因子上的得分显著偏高于城市老年人。
(见表1)
2.3雅安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影响程度的回归分析
以老年抑郁总分为因变量,社会支持评定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为白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R2=0.13,F值为17.23,P<0.001。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够显著预测老年抑郁总分的降低(P<0.001)(见表2)。
2.4雅安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对孤独影响程度的回归分析
以老年孤独总分为因变量,社会支持评定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为白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R2=0.13,F值为17.23,P<0.001。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够显著预测老年抑郁总分的降低(P<0.001)(见表3)。
2.5雅安农村留守老人抑郁对孤独影响程度的回归分析
农村留守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孤独分值的关系,有差异性变化 , (P<0.001)(见表4)。
2.6雅安农村留守老人GDS阳性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GDs总分>10为抑郁症状筛查阳性分界值。以抑郁症状是否阳性为因变量,居住情况、业务爱好、参与团体活动4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独居、有业余爱好和参与团体活动是温州留守老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见表5)。
3结论
研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均较严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和郭爱妹[9]等关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差异显著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本研究与徐红波等[10]关于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访谈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年龄阶段性特征,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他们早期获得更多的是尊重与理解等方面的主观支持,而不是经济或物质上的客观支持,到了70岁以上,经济或物质支持才有明显的增加。这与被调查地区农村经济贫困的现状有关,调查中发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在老年早期仍在靠自己辛勤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雅安市留守老人GDS阳性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雅安农村留守老人居住状况(独居/非 独居)、有无业余爱好、是否参与团体活动的留守老人GD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非独居、有业余爱好和参与团体活动是温州留守老人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相反独居、鳏寡留守老人较少参加业余爱好,又不参加团体活动,缺少支持与合理宣泄,缺少被关注,易出现抑郁症状。
雅安市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及孤独症状的影响程度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够显著预测老年抑郁总分的降低(P<0.001)。因此,加强留守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会留守老人学会表达诉求和对主观支持的需要,鼓励留守老人多参加老年团体活动来提高对支持的利用度,是降低留守老人抑郁症状出现的有效措施。
文献检索:
[1]李晓松,杜健.?澳大利亚社区老年保健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9):88-90.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1.09.031
[2]蓬文碧.我国老年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J]2018,(43):159。
[3]张艳斌 李文静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17(6):105
[4]自涛,武丽,姜雪锦,等.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8):1044-7.
[5]崔维珍,王金东,张桂敏.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概述[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4):256-8.
[6]罗敏,姜倩,张菊英,等.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3):409—12.
[7]汪全海,涅淼,姚应水.我国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社区医学杂志,2012;lO(3):9一11.
[9]郭爱妹,Daniel W.L Lai.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城乡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l;56(1):106—10,
[10] 徐红波,李亚红.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