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至我院诊治的42例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使用CT与MRI进行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结果:MRI准确诊断的案例明显多于CT,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时,应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膝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CT;MRI;诊断
膝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两种情况,膝半月板损伤主要是由扭转外力致伤,膝关节软骨损伤主要是由于外伤和退行性病变致病。两种症状是独立存在,但是发生时可能是合并发生,若是出现扭转外力,导致半月板损伤,也有可能会累及关节软骨[1]。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后,一般不会自行愈合,长期发展可导致关节炎,影响基本活动,因此需要尽早诊治。本次研究即为探讨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时,CT与MRI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至我院诊治的42例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经关节镜检查后,确诊为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无CT与MRI检查禁忌症,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1.53±7.44)岁。
1.2.方法
分别使用CT与MRI进行检查,在检查前,工作人员需要为患者介绍两种检查方式,明确CT与MRI检查的无创性及安全性,使之能够配合检查流程。检查时需要核对患者具体信息,并检查其实际情况,确认可以进行检查。
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螺旋CT机进行扫描,螺旋CT层间距设置为0.6mm,层厚设置为3mm,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10mA,矩阵设置为512×512,各参数设置完成后,自股骨下段开始扫描,一直扫描到胫骨结节。
MRI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轻微外翻,使用MRI仪进行扫描,磁通量为1.5T,层间距设置为1mm,层厚设置为3mm,随后进行扫描,分别扫描矢状面和冠状面。
获取扫描图像后,由三位及以上专科医师进行分析,无异议后方可确诊。
1.3 分析标准
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2例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CT检查准确诊断了33例,诊断准确率为78.57%,MRI检查准确诊断了40例,诊断准确率为95.24%。MRI准确诊断的案例明显多于CT(χ2=5.126,P=0.02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后,初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便,若是不加处理,肿胀也会自行消失,但是由于局部损伤,关节血液流通受阻,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导致关节无法正常活动,日常行走也会呈现出疲软无力[2]。一般而言,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后,都不能自行愈合,持续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诊断,以便于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常用的检查方式为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都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但是就实际效果来看,MRI的诊断价值优于CT。在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后,使用CT进行检查,能够观察到轮廓不整齐的情况,同时可见损伤区域呈现为低密度影,但是该检查方式主要是针对明显损伤,若是存在细微损伤,使用CT无法明确检出[3]。MRI则可以较好的检出细微损伤,由于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性质很接近软组织,而MRI在软组织检查上的优势极为突出,是通过分辨信号判断是否出现损伤,即使软组织结构出现轻微异常,反馈的信号也会出现变化,医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诊断[4]。因此,在膝半月板及关节损伤诊断时,可以使用MRI进行检查,加之MRI无辐射,应用上更为安全,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研究结果表明,MRI准确诊断的案例明显多于CT(P<0.05)。
综上所述,在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时,应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勇珺,龚赛雷.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174-175.
[2]甘荣坤,李亮,陈思敏,等.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0):74-75.
[3]安向美.CT和MRI对膝关节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效能的比较[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1(05):576-579.
[4]杨清波,焦婷婷,杨柳飞,等.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CT与MRI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25-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