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张书强

发表时间:2020/4/9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   作者:张书强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而建筑设计在整项工程建设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而建筑设计在整项工程建设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其舒适性以及功能性,同时也应当考虑其安全性以及抗震性。在我国部分地区地震灾害频发,这就要求建筑物应当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而设计人员应当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鉴于此,文章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研究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需遵循的原则分析
        1.1设计整体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开展抗震结果设计工作中要着眼于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出发角度为建筑结构的整体,从而确保建筑整体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避免后期遇到地震时损坏局部构建,对建筑整体抗震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比如通过完善建筑地板结构爱能够将建筑的收集和传递惯性能力提升,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害。建筑抗震结构涉及到多个子结构和构件,想要保证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还要加强对各个细节、构件等的优化和重视。
        1.2结构设计清晰原则
        分散传递消耗地震力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消耗地震能量的主要方式,所以地震力传递路径是结构抗震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应当首先将建筑结构的具体所在位置进行确定。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建筑模型,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进行精确计算。以精准数据为基础,设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地震对建筑结构带来的损伤,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分散、传递、消耗地震力,将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提升,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效率和质量。
        2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2.1场地选择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场地关系到建筑的抗震效果。比如:在设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位于地势起伏较大地区的建筑,其建筑结构抗震效果偏低,而位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建筑,其结构抗震效果较好。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建筑被破坏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有鉴于此,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建筑场地的选择,并通过调研的方式,对施工环境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并勘探建筑施工现场,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如果建筑所处的区域多软土和黄土,则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偏低,如果建筑所处区域的土层为黏土,则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地质条件,一旦发现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较差,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地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地基与抗震设计要求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对地震进行有效抵御。
        2.2建筑地基设计
        地基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地基基础的质量,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地基基础质量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际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地基基础,使地基基础的强度满足建筑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准确计算地基的承载力,如果建筑类型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还要考虑基础的填埋深度,以提升嵌固效果。(2)就高层浇筑来说,其地基基础深度不足,会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振幅较大容易倒塌。为了使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得到强化,建议设计人员不断增强建筑结构的防御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比如: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有助于建筑结构强度的提升。此外,在一些软土地基中填补沥青层,可以改善软土地基存在的固有问题,建筑物抵御地震的能力会随之增强。


        2.3承载力结构设计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承载力十分关键,因此,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做好承载力结构的设计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地震发生时,想要确保建筑物不会丧失基础功能,建筑结构必须稳定和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同时,也会降低灾后维修的难度。(2)建筑结构在地震时会受到作用力的冲击,很容易发生变形,为此,应保证建筑结构构件安装和设计的合理性,以提升结构的承载力强度,从而使建筑物的性能得到保持。(3)如果建筑物所处区域发生强度高于6级的地震,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物会倒塌。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结构竖向重力荷载和侧向力荷载的设计
        2.4优化建筑体型设计
        建筑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体型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建筑的空间以及平面结构的科学性,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根据以往建筑的抗震设计经验来说,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建筑体型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会承受更多的地震荷载力,其最终的灾害结果会更加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规则的建筑其空间结构充满复杂性,当承受到地震的荷载力作用的时候,建筑结构更加容易产生变动,如果发生的地震级别较高,造成建筑结构内部多个构件出现了错位等现象,进而直接破坏了建筑的原有结构,降低了建筑结构的载荷能力和结构刚度;如果建筑的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则,虽然地震的荷载力同样作用在建筑上,但是建筑结构呈规则设定,提升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地震对于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破坏力,也不会出现建筑严重变形的情况。因此在建筑结构的体型设计,需要简化建筑平面、空间的结构形状规则,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结构有扇形、圆形等,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称的结构设计,比如说三角对称结构,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平衡建筑结构受力的水平分布。
        2.5优化墙体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墙体在发生地震灾害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坍塌的情况。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墙体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设计这可以通过单独设计墙体的方式将设计效果优化。为了保证墙体能够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可以采用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的方式,保证两方向都能够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设计者在设计建筑墙体结果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细节设计的重视。例如在设计剪力墙结构中,可以重视横向设计中墙体的均匀度,如果遇到地震灾害能够在横向位置方面降低地震对墙体产生的影响。在纵向设计方面加强设计避免地震作用下墙体结构出现严重纵向位移,甚至出现坍塌。此外,应当确保墙体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墙体的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的刚度,如果没有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墙体数量的设计,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墙体结构的刚度也很难满足要求,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不仅要维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需要保证其美观性,为用户提供安全感和满足感。因此,抗震结构设计者要优化设计理念,根据时代变化改进抗震设计措施,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使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立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3):72+75.
        [2]魏琏,王森.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2017,47(1):1-9.
        [3]肖添.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9):81.
        [4]马立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3):7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