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曹龙 成愿愿

发表时间:2020/4/9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8期   作者:曹龙 成愿愿
[导读]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和供水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而言,一方面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对整体工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基础施工中存在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诸多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探索与研究,为工程建设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新时期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与之相关的工程施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实践中,为了增加基础处理施工方面的技术含量及优势,高效地完成相应的施工作业,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稳定性,则需要考虑相应施工技术的应用,并落实好具体的分析工作。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系统阐述。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征
        1.1施工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
        这些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越来越精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要及时地了解和把握新技术和新材料,这样可以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与水平。
        1.2施工要求比较严格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比较复杂和琐碎,一旦出现施工细节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而且施工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只会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尤其是基础部分的施工更需要重点把握,并且严格地要求好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施工范围广泛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和用电的需要,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间普遍较长,另外,水利水电工程量较大。而且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联系紧密,比方说水电站与进水建筑以及泄水建筑等设施。
        1.4施工环境较复杂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大都是在水库或者湖泊旁,而且很多工程都是建立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故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有着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还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地基要经过特殊的加工与处理才能更加坚固。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2.1锚体技术
        锚体技术具有施工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锚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为:将受力杆件固定在岩石、硬土这一类比较坚硬的位置上,然后再将需要牵拉的一端与建筑物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建筑物的抗震性和抗风能力,还可以使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获得大幅提升,是提高基础部分稳定性和主体建筑牢固性的有效办法。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可以说混凝土的性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给予高度关注。首先,在针对各种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比时,需要按照工程质量要求对配合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为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提供必要的保障。然后,对完成配比的水泥、砂石、土、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均匀搅拌,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另外,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因素,控制好运输、浇筑施工、振捣和养护等各个环节,最终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质量。

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中,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把控,对各个部位混凝土的使用量进行严格把关。
        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经常涉及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是近几年刚刚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但是,凭借其良好的技术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受到整个建筑行业的一致追捧,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具有相当高的使用率。具体来说,该项技术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一种特殊材料,确保混凝土凝固后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和应用效果。在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采用相关辅助装备对混凝土进行震荡分层碾压,从而得到土石坝。再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以后,使土石坝的整体强度获得大幅提升,从而使水利水电基础部分的承载力和防渗漏性能获得显著提高。
        2.3粉喷桩技术
        1)做好施工前期准备。该项技术需要施工表面光滑平整,为了满足这一施工条件,需要用整平机对地面进行前期处理。2)选择桩位。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按照施工技术选择适合的桩位。将相关动态数据进行精确调整,使其成为静态的准确数值,尽可能地提高桩位的科学合理性。当桩位确定后,需要对桩位标信息进行确认回收,为之后的原桩位复位提供数据支持。3)明确桩顶与桩底的高度。通常情况下,桩顶高度距离地面约半米。但是,实际高度还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此来降低施工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4)确定桩身垂直度。如果桩身存在倾斜角度,要控制在1.5%以内。5)合理控制外加剂使用量。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外加剂使用量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合理选择外加剂的种类。例如将石膏粉与水泥混合在一起,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4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通过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整体强度。目前,该项技术主要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2种施工技术。这2种技术虽然在施工方法上比较类似,但在工艺细节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选择,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其中,通过先张法可以显著提高基础部分的预应力,从而提升地基质量。而后张法则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特定构件的强度进行强化处理。当构件强度上升4/5以后,即可施加应力,从而使地基的整体强度获得提高;另外,后张法还可以与沉降环节配合使用。具体是在桩基下降的过程中,同时使用锤击法和静压法加快桩基的下降速度。在锤击的过程中,要合理选用合适的锤击工具,而使用静压法时,则需要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考虑。
        2.5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体量巨大,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周边水域对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采用围堰围护基坑的方法,对周边的河水进行导流,使其绕过施工区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施工前期需要对施工区域的气候、地势地形、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以此来明确施工区域的枯水季节,从而找到适合的施工时间,这不仅对施工质量具有深远影响,还与工程建设成本密切相关。例如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则可以大幅降低围堰围护的施工规模,从而节省大量的费用支出;此外,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河体的流速进行围堰设计,再决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导流施工,确保围堰建设的顺利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支持下,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在这方面的施工效率及质量,避免对其结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满足该工程基础结构安全使用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平、保持其基础结构良好功能特性的过程中,应关注相应处理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及使用,确保工程基础结构施工效果良好性,为水利水电工程后续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长此以往,可使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向仕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19(25):58.
        [2]高伟,普正宏.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价值工程,2019(19):1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