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A、E 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分娩结局的相关性? 研究

发表时间:2020/4/1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作者:孙钰 杨慧琳 张玲
[导读] 探究维生素A、E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摘要:目的 探究维生素A、E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E水平,比较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比较围生儿预后情况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分析维生素A、E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P<0. 05);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P<0. 05);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围生儿预后良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P<0. 05);维生素A、E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 05),维生素A、E预测界值分别为35. 3 ng/ml、40. 5 ng/ml、45. 6 ng/ml。结论 维生素A、E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呈低水平状态,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维生素A、E联合检测对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有较高准确度,可能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后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维生素A; 维生素E;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关性; 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组,平均年龄(27.34±2.89)岁;孕周(38.72±1.75)周;孕次(2.66±0.54)次;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8例,中度50例,重度61例;围生儿预后情况[2]:预后良好67例,预后不良82例。另选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18±3.02)岁;孕周(38.26±1.92)周;孕次(2.75±0.68)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2)均为单胎孕妇且年龄22~38岁;(3)无严重内分泌疾病;(4)无严重精神疾病且认知功能正常;(5)所有孕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系统疾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4)肝肾功能异常;(5)心电图正常。
1.2 预后判定标准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围生儿预后不良,否则为围生儿预后良好:(1)低体质量儿,即出生时胎儿体质量<2 500 g;(2)新生儿窒息,即新生儿出生时5 min Apgar评分<7分;(3)胎儿窘迫,即胎心率>180次/分或胎心率<100次/分或羊水污染Ⅲ度以上;(4)围生儿死亡[2]。
1.3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孕次等。用一次性采集真空采血管其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机3 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1 ml,采用质谱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A、E水平,仪器采用SCIEX Triple Quad 4500 LC-MS/MS(美国SCIEX公司),质谱法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以及多指标分析,已经成为小分子物质检测的金标准。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分析围生儿预后情况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分析维生素A、E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E水平
        研究组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
        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不良出生结局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多因素发病,母体基础病理状况及妊娠期环境因素均可导致该病发生。有研究认为孕妇体内异常氧化过激反应导致过氧化物产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继而引起高血压。有报道提到维生素缺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有关,但其具体关联性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维生素A、E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联性进行了相关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其发病率在年龄>35岁的孕产妇中可接近 (130~159) /10万, 发病人群较广, 对于机体的影响较深。妊娠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孕产妇出现下列不良临床结局: (1)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新生儿低体重更为多见; (2)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 其胎儿出生后的窒息风险较高, 可较正常对照人群高15%左右, 且孕妇的血压波动越明显, 尿蛋白阳性率越高, 其新生儿窒息的风险越高, 临床结局越差。
        细胞炎症因子如IL-10或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激活, 可加剧胎盘血管内皮层细胞膜的完整性损伤, 促进高炎症反应导致的胎盘血流高阻力、低灌注的表现;高氧化型的谷胱甘肽等化合物, 失去了还原类化合物的平衡作用, 其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动脉血管壁的脆性或者舒张功能的改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氧化型物质的生成, 促进了血管的舒张障碍, 导致血管持续性痉挛, 加剧了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维生素A在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同时, 可以中和高氧化型化合物的产生, 促进相关物质的还原, 保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比率, 保护血管舒张功能。已有的研究探讨了维生素A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异常表达, 但缺乏对于维生素A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研究, 同时对于维生素A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缺乏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发现, 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 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均呈现出了明显的高表达趋势, 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等阶段, 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 低于正常组, 维生素A的下降提示其可能参与到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维生素A的表达缺失, 可能通过影响到胎盘血管螺旋化、促进血流灌注过程中湍流的形成或者加剧高氧自由基的损害等, 进而促进妊娠期高血压或者子痫等的发生。Londhe等和Olang等发现, 在妊娠32~37周的过程中, 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可平均下降25%~65%, 患者的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与高血压病情时间、血压波动成反比。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等, 患者的病情呈现出了逐渐加重的趋势, 而此时血清中维生素A的表达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维生素A的持续下降失去了其对于患者病情的保护性作用, 提示维生素A可以作为评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参考指标。在探讨新生儿结局的过程中, 本研究观察到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较高, 平均体重可明显下降, 而此时的新生儿Apgar评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患儿的生理性的评分下降主要与高血压孕妇胎盘血流紊乱导致的营养物质的摄取不足等有关, 而维生素A干预组孕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或者新生儿死亡等临床结局的改善作用, 考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维生素A干预治疗后提高了新生儿的生理状态下的氧气及营养物质的供应, 避免了高氧化应激障碍对于胎儿生理功能的影响; (2) 维生素A的补充, 可以稳定炎症因子, 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保护胎盘血管, 进而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 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妊娠期孕妇血压水平的波动, 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能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 可以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敏, 张雪玲, 王文娟, 等.佳木斯地区6岁以下儿童血清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维生素E水平分析[J].检验医学, 2017, 32 (4) :276-279.
[2]吴菊芳, 邱美娣.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 (10) :2090-2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