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 10 年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0/4/1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作者:吴玲燕1 周伟华1
[导读] 通过分析医院使用成分输血现状,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医院使用成分输血现状,探讨成分血的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  采用本医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输血科汇总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年1月~2013年12月共10年用血总量,基本保持稳定,成分血在输血中的比例均占绝大多数,但是各种成分血的使用还需要合理和完善。 结论  成分输血是科学的现代输血,合理使用成分输血可以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服务,通过医院规范科学的严格管理,临床医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输血的正确认知,以达到安全、节约、合理用血目的,从而确保医院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地做到输血安全,安全输血。
        【关键词】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成分血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以来,成分输血已经成为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成分输血可避免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产生免疫反应,同时减去了患者不需要补充(不缺乏)的部分,因而可增多需要补充成份,提高了疗效;可减少输入体积,因而减轻了心血管的负荷;节约用血,做到一血多用,可缓和库血血源紧缺的状况。现就龙游县人民医院近10年来的成分血使用情况,来分析红细胞悬液、血小板、血浆以及冷沉淀等成分血的使用率,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2004年至2013年各种血液成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和全血的使用情况统计,所有成分血及全血均由浙江省衢州市中心血站按标准提供,本院使用的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2方法
        按照原国家卫生部规定的统计报表规定的方法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U/(成分血数U+全血数U)x100%。
3结果
1.2004年1月~2013年12月成分血和全血使用情况,成分血使用量逐年有所增加,全血的使用量是明显逐年减少,成份血的使用率平稳增长,从97.7%增长至99.7%。见下表1
                        表1  2004~2013年成分血和全血使用情况




2.2004~2013年内外科全血和成分血使用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外科的用血量大于内科,相对而言在全血的使用量上也也明显多于内科。

表2   2004~2013年内外科成分血和全血使用情况



4讨论
        由表1数据结果显示,我院2004年~2013年在临床治疗上使用成分输血的比例,已经完全超过我省二级甲等医院要求的成分输血率大于70%的目标。各种成分血的使用量都在逐年递增,在全血的使用量上是明显逐年减少。说明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基层医院,我们医生的一些陈旧性用血观念已在改变。表2结果表明,2004年~2013年我院的外科用血量占全院用血的大部分,在成分用血比例中起主导作用。分析原因,外科患者通常是一次性输血,特别是在急性失血、手术中或术后都要进行扩容、补充营养,提高循环血量。所以,无庸讳言,临床医生对输血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输注全血是“万能”的。近几年来,我院每年多次举办全院性的临床输血知识及合理规范用血培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成立输血质量安全检查小组,监督管理不合理的输血问题。使临床医生逐步学习认识到,其实“全血并不安全”,全血在加入抗凝剂和保存液后的保存期间,相继失去其他成分的活性,同时也反而会成为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当病人的红细胞和血容量不足时,全血才被作为一种临床程序来补充[1]。推行成份输血能做到一血多用,显著地节省了血液资源。成份血具有高纯度(成份相对单一)、高浓度、体积小等特点,故能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减少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节约血源等优点[2],体现出成份输血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但是从成份血的使用情况,我们也看出,各种成份血在临床上的使用也很不平衡,因此,我们也要杜绝不合理使用成分血的现象,树立正确的成分输血观念——缺什么,补什么的观念。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决定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所以医院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加强临床医生对输血的认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在推动临床合理用血是WHO全球血液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近几年来,全国医院普遍存在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各大中城市医院已呈常态性、普遍化趋势,我市各县医院也不例外,节约、合理利用有限的血资源已经势在必行。临床医生是决定临床用血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医生要有正确的输血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血液输注疗效,减少输血反应及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4]。减少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达到安全、节约、合理用血的目的,从而确保医院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输血安全,安全输血。


参考书目
1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 临床输血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88-202.
2 田兆嵩,江朝富,吴威艳,等. 临床输血须知.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1999.33.
3 WHO,U你versal  Acces to Safe Blood Transfusion,WHO 2007。
4 张钦辉. 临床输血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2.
作者简介 姓名:吴玲燕(1979年12月4日出生);性别:女;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管检验技师,研究方向:临床用血;专业:医学检验;单位: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单位所在省市:浙江省衢州市;通讯(邮寄)地址: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邮编:324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