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施工已成为推动工程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BIM技术作为建筑领域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推动建筑领域的改革。BIM技术是在计算机三维数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表达工程建设信息的数据建模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施工、设计等阶段,借助BIM技术,实现实时数据交换和多专业合作,保证项目安全、工程质量和各方利益。
关键词:BIM技术;智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1BIM技术核心
BIM技术的核心是为特定的建设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数据库。同时,以该动态数据库为基础,引入仿真技术、智能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建立虚拟施工项目施工现场,借助所建立的虚拟模型展示项目现场的实际信息,帮助项目各方实时了解项目相关信息。建设项目管理涉及项目领域多,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复杂性,使得建设项目管理难以形成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项目管理学科。由于传统项目管理中采集方法有限等诸多因素,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相关信息无法统一、规范。同时,由于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各专业提供的信息差异较大,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很难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施工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将突破传统施工管理模式中信息传输的局限性,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建设项目中涉及的相应工程信息集成并共享到相应的管理平台。所有参与建设项目建设的人员都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并借助管理平台完成建设项目相关信息的浏览。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管理,而且可以提前处理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矛盾。它能提前模拟、直观地展现建设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基于BIM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策划
2.1以BIM技术为基础对施工方案进行图纸优化设计
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一般的建筑工程往往采用会审的方式来探讨施工图设计中的缺陷。但对于智能建筑工程来说,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够的。首先,智能建筑工程由于工作量大,涉及专业多,分包合同多,导致一些细节问题容易被忽略,影响到图纸的优化设计。其次,由于缺乏视觉立体模型,每个参与者都不能全面、具体地考虑空间关系。只有具备参与者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才能对复杂多变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描述,我们可以让其他人明白,我们不能完全、准确地发现设计图纸中的所有问题,设计图纸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而BIM技术可以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图纸审查。基于BIM技术构建的BIM模型可以有效地覆盖各个专业的三维图纸,使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通过BIM的三维模型从虚拟的建筑空间浏览项目设计,有效地找出现实视觉中容易存在的盲点,并及时在综合图纸中找出专业人员,以实现设计图纸的零冲突、零冲突,优化和提高图纸质量,减少返工,同时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沟通。
2.2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模拟
在施工方案阶段,充分利用BIM技术的上述优势,优化智能工程设计方案的参数,与其他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相配合,使设计方案更加多样化、协同化。在智能弱电系统管道设计中,可以利用BIM技术集成各种专业技术,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优化设计模型,利用碰撞检测功能实现各种专业管道的集成和碰撞,及时发现管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不断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的逐步深入,对引进临时施工机械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建筑材料、施工场地、工期和成本要求等方面的限制,建设项目往往在设计和施工方案阶段完成后仍存在持续改进的情况。
因此,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仿真,即使在现场实际难度系数高、工艺复杂的情况下,也将BIM技术应用于图纸、构件、施工现场等信息建模,同时将工艺、方案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将模型转化为指导性的示范性文件,以便模拟施工也能达到指导现场施工的目的。
三维智能建筑工程模型与施工方案的有效结合,可以使项目施工方案的关键过程在虚拟环境中充分模拟其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直观、生动的过程进行施工模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完善施工方案。对于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虚拟条件下得到工作人员的关注,然后在正式施工前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降低工期延误的概率,最终提高智能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
2.3以BIM技术为基础进行施工现场的临建规划
一流施工企业对文明安全施工的追求,始终是智能施工现场的标准化施工。施工现场的布置和归纳,可以有效缓解施工任务范围内的空间矛盾,改善空间的不同层次和结构,最终达到安全标准和企业效益目标。利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地构建虚拟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和调整现场临时道路和不同施工设施、材料的位置,增加施工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准确表达施工现场的称重设施和机械,及时解决阻碍吊装过程的各种问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后,利用全天候监控系统记录施工现场进出车辆、人员的流动情况,掌握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动态,确保人员安全和物资稳定供应,实现物联网数据库与现场模型的结合。
2.4基于BIM技术的预制构件加工与传递
在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大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场地和资金的影响,很少有大型预制场地建在施工现场。因此,许多建筑企业倾向于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定制或直接采购生产出来的构件。但目前设计部门与预制构件生产厂家之间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在生产过程中,构件制造企业在通过施工企业传递到设计部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延误、误报、施工企业变更等影响产品效率的情况。
基于BIM技术的预制构件加工和传输主要依赖于BIM技术的以下功能:一是,设计部门和施工企业有权根据框架协议通过港口向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传递参数变化和当前需求,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其次,利用BIM模型实现构件细节的三维重建,使预制构件制造厂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预制构件的设计意义,降低预制构件制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从而达到构件可视化的标准企业。最后,通过BIM模型提取的工程材料数量,可以使构件制造企业对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完成材料数量的统计。
结论
智能建筑的本质是施工质量,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设计功能的实现要求对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施工质量的质量管理是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关键。以智能建筑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BIM技术指导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以促进智能建筑工程的发展和BIM技术的推广,从而推动建筑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晶.试论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18):126.
[2]李锦华,张增召.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流程探索[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9(3):211~216+227.
[3]赵笑男.BIM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9(6):75~79.
[4]付明亮.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居业,2019(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