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室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学困生,但也可能成为奇迹的缔造者,而教育的本质便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优秀的学生,成为奇迹的缔造者。本文将从教师设法找到学困生的真正成因,制定有效教学举措;强化师生间交流与沟通,消除彼此交流障碍;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三个方面,围绕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这个重点展开系统地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实践
学困生转化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还是有科学的规律可以遵从的。教师需要在学困生转化前期,找到学困生的真正成因,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举措。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会存在类似于“代沟”的交流障碍,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在开展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设法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渐渐消除师生间的交流障碍。另外,由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来实现学困生的全面转化。
一、找到学困生的真正成因,制定有效教学举措
“学困生转化”渐渐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已经成为影响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教师一提到学困生就能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但是翻来覆去的无非也就是那几个常见的问题。首选,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无法高效互通,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存在偏差,其次,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天差地别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教学针对性较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制定相应有效的教学举措,才能打开学困生转化的困局。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情况。如知识基础和领悟能力所带来的差距:如知识领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时,会不知所措;但是部分学生比较机敏,他们会把“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分米”为代表的单位联想起来,认识到“公顷”与“平方千米”放在一起,十分有八九也与面积的表达有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举措,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如图片、文字和视频相互配合,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的可解读性。
二、强化师生间交流与沟通,消除彼此交流障碍
教师想要完成学困生转化工作,需要消除横在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交流障碍看似无形无状,不可捉摸,但是却对师生交流形成了不解忽视的阻碍。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点点消除彼此之间的交流障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也会及时听取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建议,对完成学困生转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点时,不仅需要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知识点的讲解,还需要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畅时,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反馈到教师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讲解处在错位当中,教学效果会比较差。尤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涉及到的运算程序比三位数乘一位数复杂一些,运算的易错点也会随着增加。若学生与教师交流处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调整数学教学,以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学困生转化。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也是影响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
三、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正因如此,教学方式会成为影响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因为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所面对的学生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原生家庭环境都会对课堂教学形成影响。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此加速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还需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本节课的知识点属于几何知识领域,故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开展数学教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几何知识讲解的便捷性,另一方面降低了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难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有助于教师完成学困生转化。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出现虽然影响到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但学困生的转化却能够极大地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开展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要学会从学困生的成因寻找突破口,同时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基本交流,更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白玉娟.农村薄弱地区“麻雀”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67.
[2]张品清.如何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