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作者:杨琦
[导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二十年之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二十年之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制约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于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和教师课上提供的习题都能够熟练地掌握,而在考试中遇到一些稍复杂的问题时,他们却不能独立完成,思维有些固化。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培养方法
       
        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为由,让课堂成为他们的“一言堂”,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地传输已经咀嚼碎了的东西,很少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接下来,笔者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升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并注重在课下与学生进行访谈,在此过程中笔者了解到部分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效率比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自信心,可能这个问题学生本身是会的,但是由于缺乏自信,但是他们在读完题目后就可能将其定位成难题,下面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是带着一种消极的情绪,下意识地认为凭借自己目前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成功解出该问题。最终,学生的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影响到最后的题目解答效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激励措施,逐渐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笔者观察到不少学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不能给灵活地选择公式进行计算。因此笔者尝试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选择公式πdh,2πrh,ch,然后指导学生按照这些公式和运用乘法结合律灵活计算。如此,学生在经过多个题目的训练后,能够熟练地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
        二、夯实基础知识,提升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据笔者在课堂中的观察发现,不少高年级的小学生经常表现得时会时不会,其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学生面对与教材练习题相似的题目时,才能够准确又快速地答出来。但是只要这些题目稍加变换,改变问法或已知条件,他们便不知如何下手了。

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如果教材上采取的案例是火车的行进,而如果练习题中让求的火车、汽车的行进问题,或者是一个人等其他物体,学生也无法顺利地解答,因为他们只会照搬公式,不懂得灵活变通。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外,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不至于出现学后忘前的问题,从而无法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第一,注重提炼和概括数学知识。很多教师习惯采取情境教学法,目的是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但是小学生并不容易从简单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后应该进一步将回归到数学问题上。如学习“位置和方向”的时候,起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具体事物如邮局、学校、火车站来帮助学生辩证位置和方向。而在这之后,教师还要在将这些具体事物抽象为数学上的点,引导学生将进行完全抽象的位置和方向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成功解出答案。
        第二,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比如,在铺地砖问题的练习中:25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90厘米边长的正方形路面,教师要告诉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而不能机械地按照理论上的公式计算,还需要考虑地砖铺设的美观及安全问题,而不能用切下来的小碎块铺设。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三、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数形结合是一种思想方法,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进去,会比纯文字的讲解方法更加有效,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如下年这道例题: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对开,已知火车速度为72千米/小时,比客车快2/7,求两车相遇需经过多长时间。在面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画出具体的线段示意图,从而轻松高效地解决分数和百分数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思维,懂得迁移知识,从而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玲.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陈健.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