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趋向于是否具备实践、创新和探索等综合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这种要求,学校方面在除了教授理论知识之外,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通过教学目标的转移和教学方法的改良,达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本文便借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对如何落实教学创新进行了探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那么重视创新教育便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塑造的关键时期。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准备课题来帮助学生接受创新实践的教育。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实现教学改革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一、加强实验创新,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永远是学生的领路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若想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探究能力,就需要教师首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良,以追求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兴趣的目的。那么,在具体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在基本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以新颖的实验内容及有趣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接受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这一课时,有一个“玻璃点火”的趣味性实验,教师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浓硫酸及高锰酸钾粉末,缓缓接近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居然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被引燃了。教师可以利用该实验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到这样神奇的实验现象后,会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而教师便可以借此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原理,即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能力极强的七氧化二锰,而七氧化二锰又与灯芯中的乙醇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随着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酒精灯达到燃点,便做到了“无火自燃”。当教师把原理讲解给学生后,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其他类似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们讨论并设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由教师代为展示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其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思维的固化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故而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因为缺乏对知识的深入认识和基本储备,就会产生思维闭塞的情况,面对问题没有分析的思路,另外一点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的缺乏,造成学生的思维僵化,缺少创新性。
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两方面:其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已学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其二,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这两点能够帮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性,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当教师在教学探究传统Na2O2的性质的实验时,可以挑选一些样品,让学生测定其中的Na2O2的含量,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讨论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并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和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在最后给予补充和重难点解析。这样的方案实施,既可以让学生完成实验,又使得学生有机会深入拓展,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中,教师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初步培养,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结果。教师给定学生实验的前提条件和相关知识,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例如,提供给学生浓和稀两种品红溶液、浓和稀两种溴水,澄清石灰水、浓和稀两种氯化氢溶液等实验试剂以及试管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试管洗气装置等实验装置,让学生检验混合气体的真实成分。通过这样的情境设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和创新能力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定会随之增强。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推陈出新,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不落窠臼地实现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增强,来推动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带娣.论如何发挥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作用[J].名师在线,2019(36):53-54.
[2]李映.当下高中化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21-222.
[3]管雯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实践探析[J].化工管理. 2016(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