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应在强调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应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过程,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下面,本文就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做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导入;情境;作业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机器,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极易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低下。而要想使初中物理教学由“低效”走向“有效”,教师就需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对现实生活与物理学科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继而实现课堂导入生活化、情境创设生活化以及作业布置生活化,以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一、实施生活化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设计得是否成功不仅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而且还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以兴趣为导向,积极引入并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来引入新课,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比热容》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片段。在视频播放之前,我让学生观察各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待其播放完毕,我重复了先前的问题。待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提问道:“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要比沿海地区的大呢?”这时,学生的思绪迅速被集中到了课堂中来,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却未能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我顺势引入了新课:“要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这样,通过实施生活化导入,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学生所感兴趣或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契机来巧设情境,将学生生活与物理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所在,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大气压强》这节内容的过程中,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大气压强,我向学生介绍了“拔火罐”这一古老的医疗方法:“它以杯罐作工具,借加热法排去杯罐中的部分空气,杯罐内部空气冷却后的压强小于杯罐外的大气压强,从而使杯罐可以吸附在人体皮肤上,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去寒除湿的效果。”之后,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相关图片,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能否进一步改进这种拔火罐的装置?”这样,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物理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物理归根结底是一门应用类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布置一些发现、探索和应用物理知识的生活化作业,使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中完善思维,提高认识,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完《欧姆定律》这节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和自制滑动变阻器等来设计一个可以调节高度的小台灯,并尽可能做到美观、实用。再如,在完成《家庭电路》这节内容的讲授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察并绘制一份家庭电路图,并对电路图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出具一份家庭节约用电报告。这样,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与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在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及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引入生活化内容,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索,以拉进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学习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让物理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
参考文献:
[1]陈国荣.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学周刊,2017(31):63-64.
[2]杨殿臣,卢新民.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6(S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