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78119870104XXXX
摘要:园林景观是人为设计的精细化植物景观,其效果的维持和呈现离不开精细化的后期养护。由于绿化管养处于园林景观工程产业链后端,主要包括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施肥、灌溉、修剪等,其无一不与土壤发生着联系,均对土壤质量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壤养护,保障土壤质量逐步改善而不退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园林养护;土壤;优化措施
1.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
园林土壤是人为改良自然土壤后的产物,园林植物也是人为选择自然树种后的产物。在人为选择树种时,经常是将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搭配。落叶残枝的分解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加之园林土壤上几乎没有较大动物残体的分解,微生物体相对森林土壤和泥炭土也较少,所以植物残体的分解对补充园林土壤有机质起重要作用。但园林常绿树种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植物残枝的分解,影响了园林土壤有机质的循环,使得园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以大叶黄杨和红叶石楠为例,两者作为常绿树种,只有当新叶生出时才会发生落叶,且落叶量相较少;而日常修剪会加速植物的养分吸收,剪下的枝条也会被当成垃圾清理掉,不会进入到园林土壤有机质的循环中。园林中的行道树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园林行道树通常是种植在一个个树池中,这样虽然可以使行道树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但几乎中断了园林土壤有机质的循环,久而久之,会造成树池中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和土壤通气透水性变差,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园林应用中草坪的大量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壤有机质的循环,因为草坪几乎是落叶残枝与园林土壤的天然隔离层,阻碍了落叶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导致大多落叶都干枯在草坪上,很难进入土壤。而园林土壤除养分比较匮乏外,在某些土壤指标上出现超标情况,这也是园林生长出现问题的原因。
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指土壤中各主要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土壤中的数量以及各类群中所占的比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有关,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直接反应土壤的养分等情况。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微生物种类主要为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种类所占比例均不同,下面以采样深度0~10cm为例进行详细论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见图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见表1。
图1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
表1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
由图1可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园林地微生物数量最少,为3.43×106cfu/g,荒废地中微生物数量最多,为6.39×106cfu/g,微生物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荒废地、耕地、绿地、园林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荒废地、耕地、园林地、绿地,其中荒废地中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4%,而绿地中有机质质量分数仅为0.7%。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体呈现出正相关,这与席军强等研究相符合。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大体增加。这是由于有机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所以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采样时发现,荒废地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纸屑等垃圾废物,这些废物发酵后,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使得荒废地微生物数量多于耕地。其他用地土质较为干净,有机质含量相对荒废地较少。植物的腐烂以及根系也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采样时发现,耕地土壤中虽无植被,但土壤中含有部分去年的植物根系,根系的腐化,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仅次于荒废地。园林地虽植被多,但植被多为松树,土壤受人为踩踏较为严重,导致土质坚硬,有机质含量低,且紧实坚硬的结皮影响了水分入渗及氧气的进入,使得其微生物数量较少。由表2可知,随着pH的升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大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微生物数量与pH大体呈现出负相关性,这是由于pH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以及微生物的数量。
由图1可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放线菌比例最大,在绿地中占53.88%,园林地中占75.85%,耕地中占65.46%,荒废地中占71.48%;而真菌的比例最低,在绿地中占0.65%,园林地中占0.81%,耕地中占0.55%,荒废地中占0.34%,均低于1%,细菌所占比例介于两者之间。这与理论的排列(细菌>放线菌>真菌)不符。当恒温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时,对其生长有利,使得放线菌菌落数量增多。而在低温条件下,细菌无法形成孢子,使得其数量较少。而本研究所采样地土壤为中性偏碱、干燥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放线菌的生长。
3.园林养护过程中的土壤问题
3.1结构退化
土壤的沙质化、板结以及不良侵入体多等均是造成土壤结构退化的重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土壤容重偏高、砾石(粒径>2mm)含量高及建筑垃圾混入等,从而在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性功能方面有所不足。由于人为的长期践踏,导致土壤裸露、压实,进而在雨水径流以及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壤黏粒流失,从而形成了土壤沙质化及水土流失。研究表明,我国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着绿地土壤质量容重偏高、通气性差的现象。由于工程施工阶段把控不严,土壤中建筑垃圾以及砾石含量高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3.2污染物质
在城市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以及大气颗粒物等的自然沉降或植物叶片滞尘进入土壤中,导致城市绿地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了普遍现象。范刘丹等对中国25个省份38个地区城市公园的土壤重金属研究发现,Cr、Cu、Pb、Zn、As、Cd和Hg等7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农药残留也是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之一。
4.提升园林养护及土壤质量的对策措施
4.1施肥改良
施肥是调节土壤养分状况和提高肥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必备条件。科学施肥就是根据土、肥、水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掌握施肥的种类、数量、配比、时期和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施肥效果。施肥时应注意以下3方面内容:
(1)因土施肥。黏质土壤一次追施化肥量可稍多,砂质土壤追施化肥则以少量多次和少施勤施的原则。(2)看天施肥。即根据气候或天气施肥。夏季大雨施用硝态氮肥料容易大量淋失,雨后立即对苗木或花卉追施速效氮肥,其效果往往比雨前施肥好;在湿润季节施化学氮肥一般效果良好;而在干旱季节施用氮肥则常常无效,甚至起反作用,施用磷肥和钾肥却能表现出一定效果。(3)因植物施肥。根据植物营养特性决定施肥的深度、时间、施肥量和元素配比以及肥料种类等。对喜肥植物应多施肥,而耐瘠植物则忌大水大肥;观叶植物可适当多施氮肥,观花植物注意施磷钾肥;很多针叶树和林下耐阴植物都喜铵态氮肥,而多数阳性阔叶树和花木类则较喜硝态氮肥。夏季生长高峰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到了速生后期则适当多供给磷肥和钾肥有助于促进苗木木质化,确保安全越冬。
4.2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
依据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以凋落物形式实现归还,凋落物在维持土壤肥力及生态系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其不仅可以丰富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还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在园林养护过程中,不断地对凋落落叶进行清扫,同时为了造景需要,不断地进行植株的修剪。这些园林废弃物被清运后,造成土壤养分不断丢失而得不到归还。因此,对养护过程中形成的园林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还能归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土涵养能力。
4.3废弃物利用
人类的社会活动,导致城市绿地土壤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透气性越来越差和土壤肥力越来越低,已经严重阻碍了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吃和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园林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的产量逐年增加。据了解,我国城市厨余垃圾年产量目前已达到6000万t/a,加上园林废弃物的日益增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加剧。园林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的有效处理办法之一是将其堆肥发酵成有机肥。但是厨余有机肥酸性较强,盐分含量高,较高的可溶性盐浓度会形成反渗透压,破坏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园林有机肥偏弱碱性,盐分适宜,养分含量不高;研究显示,土壤养分有效性在微酸的条件下最高,能够促进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如果将园林有机肥和厨余有机肥按一定比例物理混合均匀,制备出新型的土壤改良介质,能够有效中和二者的优缺点,将酸碱性和可溶性盐浓度调整至合理的区间,将有助于土壤的改良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结语
土壤的肥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由于园林土壤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园林土壤的肥力会逐渐降低,因此园林土壤需要外来养分来保持其肥力,以供园林植物的生长。园林植物是园林土壤养分的消耗者,同时也是生物学上的生产者,但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的养分循环被打断,造成园林植物在很多时候都处于消费者地位,因此园林土壤常常因为其上生长植物的不同,而发生某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园林土壤作为一层浅层土壤,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进一步改变园林土壤的性质。
参考文献:
[1]田野宏,张承就,鲍立兴,周军,文莉莉.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区土壤状况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19):29-30.
[2]程明超,张璐,何秋生,郭晓方,张桂香,王新明.太原市公园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J].环境化学,2018,37(09):2031-2038.
[3]孙世卫,张宁,陈迪.衡水市公园绿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3):53-58.
[4]李文玲,李楠,刘召强,刘艺平.城市土壤比较分析及对公园植物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8,36(07):103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