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实施劳动课程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作者:杜建国
[导读] 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能让其认识到劳动素质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摘要: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能让其认识到劳动素质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而且加强劳动课的配套建设,对于优化劳动课教学,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农村小学;实施劳动课程
引言
        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时空中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拥有端正的劳动态度,掌握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知识,形成为其生活服务的劳动习惯,获得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劳动素质的一种活动。
1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更多学者也开始讨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党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指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是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智力保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居多,但由于贫困山区是经济水平发展落后地区,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寄宿和食堂条件等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对乡村振兴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占据重要地位[1]。
2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劳动教学
        2.1因人而异,关注儿童的适切开发
        促进儿童独特的体验,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更应注重儿童的独特体验。在开发过程中,应将儿童的兴趣、儿童的乐趣放在开发过程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例如,食品加工类的劳动课程开发,在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工具使用方法和面点加工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更多是让学生在快乐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体验科学的饮食意识,提高改善生活的能力。
        2.1.2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所提出的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这些都关乎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更应该从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角度思考,如何在课程中落实这样的核心素养发展理念。
        2.2因地制宜,关注地域的特色
        富有地域特色的劳动课程更接地气,让学生更易于心灵的感知与体悟。例如,学校开发了红十四军纪念碑馆管理劳动课程,主要内容有:红十四军纪念碑馆内植被管理及打扫等管理劳动;义务为红十四军纪念碑做参观讲解员;为本地的敬老院老人定期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

社会劳动资源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利用这些地域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课程,既关联了德育教育,又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因需而导,体现整合的体验开发
        2.3.1注重系统,统整劳动课程主题
        在劳动课的学科总目标下中,让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加工、制作、组装、培植等系列劳动技能与方法。春天,我们开辟关于“茶”系列的劳动课程。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了解茶的生产,并学会“收拾茶具”“泡茶”,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所缺失的,因此,“茶”主题的劳动课程开发,成了小学毕业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劳动课程。该劳动课程的内容如下:视频观看“采茶”“制茶”的过程,了解各地的名茶;学习泡茶的程序,并亲自实践;初步认识茶具,学会收拾茶具。在劳动实践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作家中长辈或客人,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模拟摆放茶具泡茶或端茶敬客,再进行检查评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认识“茶”,到“采茶”“焙茶”“泡茶”,甚至茶具的选择与冲洗等,这样的系统性统整,让学生有了更完整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最终会受益终生[2]。
        2.3.2学科整合,丰富劳动课程内涵
        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多维的,人的需要也是多元的,绝不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如“蚕”“青蛙”一生的观察、“种子发芽”的观察等劳动课程,如果单在课堂里拿几件标本或实物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而让学生动手养一养、种一种,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记录,这是一种科学素养的训练;在记录过程中,写一写观察日记与心得,这是一种文学练笔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家里同步饲养,并与在班级里集体饲养进行比较,让学生谈一谈心得,这是一种口语交际的训练。
结语
        针对劳动教育实践中缺位与缺失的现象,本文在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路径与实践价值上进行思考,结论是:在农村教育的视域下,应以儿童为本,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总结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参考文献
[1]黄宝圣.实施“劳化结合”教学培养“一师两用”人才[J].科学教育,2000(03):4-5.
[2]王佑萌.试谈农村小学劳动课的四项基本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0(03):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