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动物应该穿衣服吗》(谈话活动)研修案例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作者:陈丽
[导读] 主题行进中的位置和价值分析小、中、大三年龄段对“动物”主题的探究
        一、主题行进中的位置和价值分析小、中、大三年龄段对“动物”主题的探究
        结合对动物主题的探究情况出发,我们了解到小班主要是初步感知动物,中班是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大班是探索动物的奥秘和动物学本领,在层次上有明显推进。《动物世界真奇妙》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动物并将一些有特点的动物(如狮子、熊猫、恐龙……)进行一一解析,最后在了解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后,主题的中心思想即呼吁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与动物做朋友。
《动物应该穿衣服吗》选自《完整儿童》大班下主题活动中的辩论活动《动物应不应该穿衣服》,在前期的经验铺垫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辩论活动接触较少并且“动物应不应该穿衣服”话题内容不够具有强烈辩论欲望,于是我们将活动转变为大班谈话活动《动物应该穿衣服吗》,以疑问句的形式开门见山的述说话题内容,而将辩论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策略进行。
        二、核心经验的分析和目标定位
        学前儿童谈话核心经验包括以下几个范畴:
        1. 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仔细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声音,在听懂对方的语言之后进行回应和自我吸收、内化。逐渐从辨析性的倾听到理解性的倾听,让谈话活动不仅仅浮于表面的知识,而是深入到新的领域和新的知识面。因此在活动中首先教师作为典范,蹲下来仔细倾听幼儿的表达,然后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幼儿倾听同伴的语言并逐渐做出回应。
        2. 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
        基于大班的孩子词汇量的增加,语言长度增加,复杂句出现得更为频繁,于是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在每个疑问句后,鼓励孩子完整表达自己观点:首先确认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举例、假设、因果关系等形式来解说自己的观点,比说“我认为……因为……”“我觉得……如果……”。
        3. 在谈话中能运用初步的谈话策略
        大班幼儿往往会不自觉的使用一些辅助手段帮助交流和表达,比如声音会比较大声,比较激动;然后逐渐出现身体语言,比如手势来帮助自己更完整的解说观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多种谈话方式:师幼之间互动,同伴之间互动,小组谈话互动。创设多种谈话方式,提供足够的机会给予幼儿表达,最后通过不同的谈话对象,对于谈话的内容进行经验的梳理,从而达到知识经验的共享。
三、儿童经验和特点的分析
        儿童的谈话有日常谈话和集体谈话两种形式。

而本次活动正是通过集体谈话的形式,抛出一个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展自己的观点,并且鼓励幼儿对各自的观点质疑和讨论,教师适时通过回应和引入新的问题将儿童讨论的话题带入新的领域。
        同时在《纲要》和《指南》中都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基于此,在活动环节的创设上我们将“说”的权利交给孩子,而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和“梳理者”,观看孩子的语言,梳理孩子的语言,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拓展思维,发散思维。
        四、相关素材的分析
关键字:动物的选择   顺序的排列
        本次活动主要来源于绘本故事《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绘本中我们看到约有15种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然而在活动中我们选择了相对更有特点的几种动物:
        首先我根据动物本身的皮毛特点,选择了更具有特色的变色龙,让孩子通过动物的外部特征来感受,孩子对这个话题有直接的经验感受,共鸣较强,所以变色龙也就作为第一个出场的角色。
        第二种动物水生动物,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孩子的创造想象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为什么不选用绘本中的海象呢,考虑到海象相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如鱼类那么熟悉,孩子的知识经验更加有限,于是将鱼作为所有水生动物的典范,逐渐将话题推高。
        第三种动物选择了常见的狗,狗到底应不应该穿衣服呢?我家的宠物狗就是穿衣服的。其实狗不喜欢穿衣服的!这样两个相反的意见突然就出现在孩子的眼中,对这个话题孩子们充满了争议,有的觉得应该,因为家里养的宠物狗就穿的,这种说法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我们将这样一个孩子熟悉但是有争议的话题放在最后出现,让孩子们在各自的经验基础上碰撞出火花。
五、对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优化
        最后我们来看下整个活动中幼儿记录形式的改变。在前期的试教活动我们从一开始的通过多种动物图片(狗、鱼、变色龙、母鸡、老虎)分小组讨论,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动物进行展示,但是发现幼儿只关注自己手中拿到的物品,而失去了同伴之间对于动物的交流和沟通。
        于是我将活动内容进行精简,从多种动物改变到专注一种动物,由多种话题聚集一种动物的形式,更有针对性的谈论一种动物,并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讨论。
        同时在选择自己的观点时从一开始的口头表达,随后运用“√”和“×”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到最后使用自己的名字贴来认证自己观点,这样一步步的推进让幼儿有了展示的机会和表达的欲望。
        最后,谈话活动往往说着说着就会显得枯燥,于是在座位的摆放上我们将幼儿的座位进行了三次调整,分别以射线形、太阳形和对抗形三种形式使幼儿的谈话活动更具趣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