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和习作漫游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作者:覃月娇
[导读] 让生活和习作漫游”,看到“漫游”二字,我们不由自主的会想到移动网络,也可以这么理解!现在学生作文越来越被动,
        “让生活和习作漫游”,看到“漫游”二字,我们不由自主的会想到移动网络,也可以这么理解!现在学生作文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素材,越来越词穷,可见,我们把学生平时的作文称为“习作”是最合适的,练习做一作。我就是想让生活能够随意地游行,像移动网络一样有效地漫游到习作中。因为学生由被动习作到主动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距“想作文”、“能作文”尚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非常重要。如能帮助学生发现习作能和生活漫游,就是让生活点滴漫漫于中,则有利于师生确切互动的有序开展。
        我在农村任教十五年,面对着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在家无父母管教,思想跟不上,学习无兴趣等等造成他们极度自卑自负,最突出最严重的是懒惰的个性。平时写词句作业都已成了压迫式,更何况写习作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已经耳熟能详,可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习作——进行手拉手活动“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中,开始我真的无从下手,在网上搜索到得例文都是城市的孩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的信,信中透露的是作者对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爱心、同情心。我们这儿也是山区,只是生活比较好些,这里的孩子会对贫困地区的孩子的付于爱心、同情心吗?兴趣该从哪来?
        但我还是试一试:我班有几个教师子女有条件上网搜索了解贫困山区同龄孩子的情况,我让他们先预习,结果把预习的情况和其他同学分享时,只会引起哄堂大笑,“嘻嘻嘻嘻!住窑洞” “哈哈哈!11岁才读一年级?” “呼哈呼哈!回家喂猪?”。。。。。。
        平时就缺乏爱的孩子,同样不懂得爱。我在思考,思考着怎样才能扭转局面?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怎样才能激发习作的兴趣?这毕竟是一篇与其说是跨越区域的交流,诶!不如说是——面对面的对话。面对面?对!面对面!好!就地取材!
       
       
        一、就地取材,激趣游行。
        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像。在这情境中,教师提供了可测的心态,再依学情而导思、导情、导行,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真正达到漫游的目的。
       
        于是我把我班黎洁霞同学请上讲台,大声问:“同学们,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到远方的朋友的生活背景,你们了解自己的这位同学的家庭吗?”
        黎几文大吼:“我知道他家在小村!”
        我继续问:“你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吗?”
        黎丽婷:“她家没有新房子,很穷的而且很脏!”
        “哈哈哈。。。。。。”
        是我让黎洁霞同学出丑了,她显得很难过,我迅速把双手搭在她的肩膀,靠近她,大声吼:
        “对!她家是很穷!”
         顿然肃静!
        “她爷爷奶奶长年生病,叔叔早离开人世,她爸爸在外面打零工,妈妈总是早出晚归地做农活,她回到家有时得去放牛,有时得照顾爷爷奶奶,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叔叔的孩子,住的是瓦房,而且是有一半崩塌的瓦房,厨房乌漆抹黑,没有电灯,靠的是屋顶上破损的洞照进的光线,老师真正见到了她的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艰难,家里因为养猪养鸡都在一处,所以空气不是很好。。。。。。但是,你们看,她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成绩也能在班的上游。。。。。。”
        所有的同学目瞪口呆,也有同学眼睛湿润了。鸦雀无声。
        “假如黎洁霞就是我们不认识的远方的同龄朋友,现在通过老师的介绍你认识了她,知道了她的家庭生活背景。。。。。。。”
        二、材到即发,感悟游味。


        有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习作缺乏的灵感就在活动中生成,学生没有材料可写,主要是观察、积累、情感的积蓄。实践证明儿童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开展习作教学。
        我真自觉机会来了,接着又“假如这位同学就是远方的一位你不认识的朋友,现在你已经了解了她很多,请你给她写一封信,你会跟她说什么?
        黄寿荣:“我会叫她别难过!”
        苏芳玲:“我家也是瓦房,但是比你的好点,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勇敢生活。”
        我终于尝到成功了:“继续!”
        梁幸帆:“我会和她分享我家的玩具。”
        黄金雪:“我把新衣服给她。”
        。。。。。。。
        看!对话是随意的,是真实的,是自由的,是开放的,是多维的,学生漫游其中,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获得了个性体验,这个过程是学生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除了自己的灵感之外,多来源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的全方位参与,才能深入的认识事物现象与本质。
        三、趁热打铁,放飞游感。
        趁热打铁,这个过程是思维的碰撞、思辨、展开、互补、借鉴、模仿、创新等综合过程,是智慧的提升,是合作的结晶,是真善美的发现。
        “大家知道了吗?刚才这几位同学很有爱心、很有同情心!请给他们热烈的掌声”。
        掌声很热烈。
        “你们知道吗?虽然我们不是很富有,甚至我们有的同学也贫困,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来温暖我们之间的友谊,友谊是不分贫富的,我们这次习作就是用爱做桥梁,架起我们陌生的友谊,进行手拉手活动,让我们的友谊开花结果,明白了吗?”
        “明白了!”异口同声。
        “如果有同学已经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还可以把信寄出去,让你们的友谊真正开花结果。等你长大了有能力了,说不定千里迢迢也会相见。好不好!”
        “好!”
        我终于舒了一口气。立即交代习作的步骤要求,(自我介绍——略谈你了解对方的情况——畅谈进行“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重点),并注意息写信的格式)强调学生大胆地与远方朋友交流沟通,流露你真挚的情感,我还特意提醒黎洁霞同学习作时不用隐藏自己,把自己的情况、感想大胆地与远方的朋友交流。刷刷的刷刷的,所有的同学都动起了笔。
        有了个性体验和情感的积蓄,就让他们把所看所听所想通过习作表达出来。教师以尊重为前提,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写、敢评,激励学生向不同的观点挑战,要注意的是不能只关注情感,还要特别注意情感何来,把握内容的合理性、准确性、。
        这下,原来无从下手的棋,让我走活了!说是漫游也是漫游,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漫游,说不漫游也不漫游,毕竟学生没有真正与远方朋友进行漫游,但是却与远方相似的朋友面对面得漫游。这样来漫得更真切!游得更切实!
        四、评议赏识,反思游行。
        叶圣陶曾说:“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学生初步完成作品以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而修改的策略是评议。我根据学生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进行分组讲评,学生是听众,也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比如有几位学生的习作情感不够真切,内容太单调,我会组织在这方面写得优秀的学生做为组长,指导有这方面缺憾的学生进行反思修改。教会学生互相赏识,共同评议,防止过度挑剔。
        所以,事实证明,顺应了童心,让孩子真诚坦言,就能引爆了孩子们藏在内心深处纯真的情感,就能使习作训练焕发出生命的光华,这才真正体现了“习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同时,通过这堂课,让我更加清楚:小学习作教学务必要紧紧抓住其生活进行漫游,才能使其步上正轨,才能为以后写出“真文”学做“真人”打下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