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涛水库副坝变形观测要点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作者:叶能仲
[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松涛水库副坝变形观测要点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海南省水利灌区管理局松涛灌区管理分局  海南儋州  571700
        摘要:本文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松涛水库副坝变形观测要点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松涛水库  副坝观测  要点分析
        1 工程概况
        松涛水库位于海南省南渡江上游儋州至白沙间,控制集雨面积1496km2,总库容33.45×108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防洪及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多年调节水利工程,工程等别为Ⅰ等,主要建筑物为1级。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主坝)、副坝(10座)、溢洪道、输水工程等建筑物组成。10座副坝总长4363m,其中主坝左岸上游2km处的条形山分水坳口有一二坳、三坳和四五坳3座副坝,最大坝高38m,总长337m;条形山以外的副坝均为均质土坝,坝高较低,除进水塔副坝最大坝高15m外,其它最大坝高均小于10m。条形山分水坳口山体岩性均为寒武系石英砂岩及碳质泥质板岩,山坡陡峭,岩石破碎,风化深度25~30m。3座副坝均利用原坳口削平坳顶减载,并水力冲填培厚上下游坝坡建成。
        2 副坝变形观测布置
        10座副坝中,仅条形山3座副坝布置有表面变形观测设施。条形山副坝利用原坳口削平坳顶减载并水力充填而成。为确保水库安全,对条形山副坝进行了培厚处理,采用水坠法填筑培厚了条形山副坝下游坝坡,并安装变形观测设施。
        3副坝变形监测的分析
        条形山副坝于1978~1981年是采用水坠法填筑培厚了山体下游坝坡,并于1981年在一二坳、三坳和四五坳副坝埋设了表面变形测点,1994年5月后开始观测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1981~1994年条形山副坝下游坡主固结过程已结束,1994年后观测到的沉降量仅为次固结尾期。
        条形山副坝垂直位移采用精密水准法观测,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观测,观测控制基线见表1。
        表1 副坝表面变形观测点考证表
        3.1垂直位移
        条形山副坝大部分垂直位移测点1997年5月、2009年8月的观测值异常;2-7测点2008年5月、2009年5月2次的测值异常。在库水位没有明显变化且水库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异常测值与沉降的总体变化趋势矛盾,出现“尖峰”值,可能因测量错误或人工录入失误所致,予以剔除后作进一步分析。剔除异常值后的条形山副坝变形测点累积沉降过程线见表2。
 
        表2副坝表面变形测点累积沉降过程线
        (1)一二坳副坝
        2-1、2-2、2-3测点为一二坳副坝坝顶测点,2-1、2-2测点沉降量均小于3mm,2-3测点最大沉降量为18.5mm;2-4、2-5、2-6测点为下游198.00m高程测点,2-5测点实测累积沉降量小于5mm,2-4、2-6测点沉降变形趋势一致,最大沉降量小于18mm;2-7、2-8测点为下游184.00m高程测点,2-7、2-8测点2004年3月之前沉降变化趋势一致,2004年8月后2-8测点沉降明显增大,至2006年5月后垂直趋于稳定;2-9测点为下游174.00m高程测点,与2-8测点位于同一横断面,其变形趋势与2-8测点一致,沉降量很小。
        一二坳副坝2-7测点2005年沉降陡降10mm,可能因变形标点受到扰动所致。其余各沉降测点实测累计沉降量均小,最大沉降量18.5mm,年沉降速率约0.74mm/a,坝体沉降已稳定。
        (2)三坳副坝
        3-2~3-4测点在2009年测值均发生沉降突变,此后沉降恢复均匀。3-1测点位于坝顶,沉降量最小,最大沉降量为7.3mm,过程线近似水平;下游3-2~3-4测点沉降量稍大,最大沉降量为22.6mm(3-2测点),与坝顶无填土而下游坡为水力充填而成有关。总体上看,测点最大沉降速率为0.90mm/a,坝体沉降已稳定。
        (3)四五坳副坝
        位于上游的4-1、4-2测点及坝顶4-3~4-5测点沉降量小且沉降已稳定,与上游和坝顶无填土有关,坝顶及上游坝体变形正常。
        下游4-7测点于1999年之后沉降量较小,实测累积沉降量为13.1mm。4-6、4-8测点实测累积沉降量稍大,分别为32.1mm与29.8mm,沉降速率分别为1.28 mm/a与1.24mm/a,沉降速率较小,2003年之后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一半,两测点沉降变形过程基本一致,2009年至今沉降基本稳定。四五坳副坝实测累积沉降量不大,最大沉降速率为1.28mm/a,即使不考虑观测误差,坝体沉降也趋于稳定,沉降变形正常。
        3.2 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测点安装埋设后未及时观测初始值,因此以1998年3月第一次观测值作为初始值,条形山副坝各变形测点累积水平位移过程线如表3所示。
 
        表3 条形山副坝表面变形测点水平位移过程线
        (1)一二坳副坝
        1)测点2-2最大水平位移量为-29.0mm,测点2-1、2-3水平位移-17mm、-21mm。此排测点均向上游位移,位移量虽小,但2010年3月后3个测点均呈持续发展状。鉴于水平工作基点坐落在一二坳两岸坝顶路面下游侧,应检查工作基点是否发生变位,排除因工作基点变位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如工作基点稳定,则应增加观测频次,关注其趋势性变化和进一步分析原因。2)下游174.00m平台的2-9测点向上游位移,明显不合理,从过程线形态看,认为初始值观测过记录错误,或者前几次观测时,工作基点不稳固。3)由2-1~2-9测点沉降过程线可以看出,1998~2000年测值跳动性大,2000年后大部分测点水平位移变幅缩小,趋势稳定。
        (2)三坳副坝
        1)3-2测点向下游位移,位移量小,3-1、3-3测点均向上游位移,水平位移过程线呈较好趋势性,但不合理。2)3-4测点位于下游坝脚162.00m高程,向下游位移39.0mm,可能与水力充填培厚坝体有关,填土与原山坡并未进行清基或结合部的处理,发生39mm的位移尚属正常,但该测点呈持续向下游位移的趋势,应对测点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测点基础不稳、测墩向下游倾斜的现象。
        (3)四五坳副坝
        1)上游196.00m高程的4-1测点向上游位移,并在-5mm上下波动,变幅±5mm左右;4-2测点水平位移在0位移上下波动,变幅约±2mm。两测点水平位移均较小,变形趋势符合规律。2)坝顶下游侧4-3~4-5测点向下游位移,中间测点位移大,两岸测点位移小,符合规律。4-4测点最大水平位移+16mm左右,变形量较小。3)位于下游184.00m平台的4-6、4-7测点别在+20~+46mm、-1.5~-10mm范围内波动,变形趋势一正一负,虽变形量不大,但4-7测点向上游位移不合理。4-8测点于2007年遭到损坏。各测点水平位移基本趋于稳定,最大位移量为46.0mm(测点4-6)。处于同一纵断面的测点位移变化过程基本一致。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总体上,由山梁修建而成的条形山副坝未因水库蓄水影响坝体结构稳定,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均较小,坝体沉降及水平位移均稳定、正常。
        (2)个别测点水平位移不符合规律,应及时复核观测数据,发现异常值即时复测确认,必要时应对变形标点和工作基点进行检查、校核。
        (3)条形山各副坝累积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均较小,变形正常、稳定。
        4.2建议
        (1)观测资料是分析坝体性态的主要依据,数据正确是资料分析结论正确、符合工程实际的前提。为了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应加强观测资料的审核,对有疑问的数据加以考证、复核和校正,保证数据可靠。
        (2)定期检定观测设备,校核引据水准基点和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并及时校正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数据。
        (3)鉴于水库观测环境条件恶劣,有条件时可建立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
        (4)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加强观测数据的审查复核,定期检定观测设备,校核变形工作基点,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及时整编分析监测资料,指导工程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嘉炘,李雷.海南省松涛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R].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1999.12.
        [2]李雷,王昭升.海南省松涛水库大坝变形分析与评价[R].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199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L].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