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寇伟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作者:寇伟
[导读] 数学的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实质就是培养思考能力与思维模式。
        摘要:数学的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实质就是培养思考能力与思维模式。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必须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思维能力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采取的都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即便是课堂上出现了问题交流,也是教师简单的提问,学生以“对或不对”“是或不是”的方式来进行应答,事实上,这种互动效果不大。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模式,也为了给数学课堂增加生机,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特定的思维,它要求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能够将数字形象化,从而形成数学运算。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够归纳总结、推导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且具备发现各种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而且计算题型过多,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不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可以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时,都能够以数学化的思维进行思考,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
        数学思维是典型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我们都知道,思维能力主要指观察、分析、实验、比较、综合、抽象等方面能力,还有概括、归纳、推理、类比能力以及逻辑性和精确性等。通常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数学思维能力强的人,就会冷静客观面对,首先分析构成这个问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而且会理性地去面对,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这一点可以说,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让情绪、让问题左右思维,被动行事,可以灵活应对,客观审视分析问题,变换角度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本身就是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热情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独立的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
三、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模式。学生只有不断提问,才会提高思考能力。学生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此问题,但这此问题抓不住,关键抓不住要领,这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提问的方式与方法,可以采用师生共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教师当时提出的问题,关键之处在哪儿,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提问。通过这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了解学习的关键点,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联系生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需根据学生特点和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现象时,尝试从数学的视角提出数学问题,这需要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去观察、感知,并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提出问题,激发问题意识,然后则利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找出相关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可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在轻松、互动的气氛中不仅问题意识得到激发,解决数学问题教学也得到顺利开展。
        (三)加强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
        数形结合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良好的联想、积极的运用?那就是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式,即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实物图形等和数理知识有机结合。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进行分析。但如何进行分析和运用呢?结合实际图形或者实际物体进行。让学生更直观、更轻松地去理解。比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让学生单纯对公式进行记忆,没有直观演示,没有理解分析,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等,这种教学行为和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培养也有着严重的阻碍性和束缚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在课堂上将事先准备好的多个“长方形”进行展示,还要在黑板上画下长方形,让孩子用眼看、用手摸,通过多种感官结合的形式,将“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个边之和”通过数形结合进行实际演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
        回顾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对问题解决流程的回忆,寻找突破口,讨论试题运用了哪此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是否还能进一步改进,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这此问题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宽阔,同时一题多解的数学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满足个体差异产生的数学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学习的独立性。
        (五)营造问题教学的情境
        问题教学情境的营造,有利于让学生在既定的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思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构建互动式数学教学课堂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营造问题教学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其中的解决办法。教师即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问题导入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数学探索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的环节有很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形结合、创设情境、生活化教学和探究性活动等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38.
[2]王碧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46.
[3]郭惠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策略探析[J].读写算,2019(18):62.
[4]蔡丽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17):82.
[5]张静静.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J].科普童话,2019(2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