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从“掌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深层含义”“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程度”“课堂多元化渗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共鸣,读懂文章中心内涵”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教学;生活实践
前言: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学科,是人际交往间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强烈人文情怀的学科,想要学好语文需要学生的不断积累。以阅读教学媒介可以启迪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深度掌握能力,在日常教学之中渗透阅读的方法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过硬的语文能力,这是因为丰富的阅读量可以带动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从而带动学生提升鉴赏能力,达到改变思想、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一、掌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深层含义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思想,了解课文结构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层层递进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教师应时刻立足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内心发展变化,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解阅读中掌握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例,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下的一篇回忆散文,文章创作于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作者追思往事情难自抑,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教师带领学生细读全文,将文章内容进行划分总结,学生会对于文章结构有更加直观的感悟。如第一部分,文章开篇就描绘了鲁迅先生去世时各阶层的人都前来悼念,侧面衬托出鲁迅先生受人尊重。文章中部细细写出鲁迅先生对于作者的关爱,会择取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推荐,在年筵之上十分耐心的回答作者的提问,字里行间之中充满童真童趣,无一处不都透露着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在反复阅读之中,学生会清晰了解文章脉络,并在自己以后的写作之中加以运用,为促进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奠定重要基础。
二、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程度
提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展阅读活动有助于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不仅仅提升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参与程度,也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教师还可开展阅读比赛,奖励学优者,鼓励学困生,将读书活动真正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以《将相和》一文为例,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发生的故事,课文分成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课文主要讲述了蔺相如沉着冷静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期间秦王用心不正处处针对赵王,蔺相如沉着应对避免赵王受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在这期间由于种种误会引起廉颇老将的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有口舌之功官职却居于自己之上,心中很不服气,蔺相如知道此时却并未生气,以国家利益为大,廉颇深受感动身负荆条前去请罪,两人冰释前嫌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于历史小故事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可在开展阅读活动,学生们讲解自己知道的历史小故事,如“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指鹿为马”等等,以课文为起点进行关联式阅读、拓展式阅读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进行良性竞争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
三、课堂多元化渗透,调动学生积极性
阅读本身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教师应立足班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如利用多媒体阅读教学,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文章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阅读体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以《七律?长征》一文为例,文章是毛泽东创作的一篇七律诗,文章详细描绘了毛主席率领红军历经漫漫征途的故事,在一路上虽然面临各种艰难险阻,却都用于轻松战胜的豪迈之情。十万里长征路,在红军看来是十分平常的事情,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像是荡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恢宏的乌蒙山,红军们看来也只如同一颗小小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的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这些重重困难都被红军轻松面对。学生们对于长征时期的事件并不了解,教师们可以拓展长征时期的小故事,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如长征纪录片,或者是参与长征老兵的口述历史,深度讲解当时的艰难生存环境。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课文知识与文章时代背景,能够深刻的明晰当今社会的和平来是不易,是前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搏而来,我们应当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承担历史交接而来的重任,进而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四、引发学生共鸣,读懂文章中心内涵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中心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调动自身情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目标。以《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为例,文章开篇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篇,学生们深度思考地球之外到底有没有其他生命,带着这样的疑惑他们会更加投入地阅读课文内容,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文章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只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科学家们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对于宇宙之谜的内容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课文的看法,有学生说:“科学家们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不懈的努力,夜以继日的坚持,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小伙伴认真学习。”也有学生会说:“浩瀚宇宙星辰大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逐渐深入广阔的宇宙,做一个天文学家一直是我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为解开宇宙之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将自身情感代入课文,对于文章内涵有了深刻了解,对于提升学生掌握文章内涵、促进阅读能力提升都有者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语文之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教师丰富自身教学手段,设计新颖的阅读活动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应积极学习阅读技巧,在平时生活中坚持阅读习惯。在这样教学模式中,不仅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更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基石。笔者将持续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探究”这一重要问题,旨在为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223-223.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
[3].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