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理物语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   作者:1宋立新 2唐得权
[导读] 小学生没有学过地理,但地理现象却时刻围在小学生的身边。
        摘要:小学生没有学过地理,但地理现象却时刻围在小学生的身边。我想,能下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小学生介绍身边的地理事物,启蒙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了解并激发他们喜欢地理,喜欢家乡,喜欢有地理的生活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探索人与自然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可以对中国地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后学习地理历史课程时也会轻松很多。
关键词:小学生   身边地理    地理启蒙
        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每座山都有典故,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可能就是爱恨情仇的历史场景。小学生虽然没有学过地理,但地理现象却时刻围在小学生的身边。我常想,能下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小学生介绍身边的地理事物,启蒙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了解并激发他们喜欢地理,喜欢家乡,喜欢有地理的生活呢!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中国地理历史,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引领孩子们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城市乡镇。
        2018—2019年,我有幸到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大坝完全小学支教,投身到乡村小学教学当中。每天上学、放学,看惯了乡村的山山水水,对路上的花草树木了然于胸,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大坝完全小学坐落在麦岭镇的东北部,麦岭镇坐落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北部,学校坐南朝北的隐藏在黄土坡上。校园里桂树成荫,校园前方满岭的杜鹃,校园后虬劲的枣树成排立于梯状的地界间。这里四季飘香,俨如黄土沟里的小花园。
        教学中我常发现,这里的孩子对身边的地理事物几无了解,也不感兴趣。家乡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真真可惜了!如何改变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感知的态度,成了我心头萦绕不散的乌云。
        2019年春,清明临近,校园北岭的杜鹃即将开放,想象着满岭映山红绚丽的美景,想必孩子们肯定是喜欢又兴奋不已的,但如何才能让他们对杜鹃花和杜鹃花生长的环境念念不忘呢,我想到了古诗词。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杜鹃花的故事,课间我向学生娓娓道来:
自唐宋以来,诗人,词人对杜鹃皆多题咏。美丽的杜鹃花始终闪烁于山野,妆点于园林,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欢心。大诗人李白见杜鹃花而想起家乡的杜鹃鸟,触景生情,怀念家乡,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是由于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它记载了那段悲壮的抗战。杜鹃花,它已经融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成为了历史的点缀品。”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了这些,我布置了一篇清明节的作文,题目就叫《家乡的杜鹃花》,要求在清明节扫墓时认真观察山野间的杜鹃花。在作文中既介绍杜鹃花生长的环境,又描写杜鹃花的形态;通过扫墓联想到红领巾和国旗上的红色,让孩子们理解杜鹃花的寓意。
评讲作文时还介绍了杜鹃是喜荫的植物,太阳的直射对它生长不利,所以杜鹃专类园最好选择在有树影遮荫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在家里试种一株杜鹃树,仔细观察和体会它的生活习性。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室外的枣树春芽点点,不介绍,孩子们是不会关注到的。每年仲夏,当孩子们淘气爬树打枣吃枣时,哪会想到枣树的故事。说起大坝的枣子,口感较别处的香甜绵软,甜腻,在本地是非常有名的。孩子们天天睁眼就能看到的,年年仲夏吃着的,不去留心观察它,了解它,喜爱它,枣树不觉得憋屈吗?
        “稷山枣,枣儿大,核儿小,又甜又脆又好咬。

”稷山板枣为什么这样好吃呢?我决定用“稷山板枣”的传说把大坝的枣树深植于孩子们的脑中。
        一天的语文课,我用“稷山板枣”的传说开启了课堂......听罢传说,孩子们用兴奋的眼神看着我......
用稷山板枣的传说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后,我让他们留心观察枣树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枣花什么颜色,枣子什么时候红熟?同时鼓励、指导孩子们写观察日记。孩子们就渐渐养成每日透过窗口观察校外枣树的小习惯。
2019年的秋天,富川持续高温,且干燥无降雨,桂花开花的条件一直达不到,导致常年中秋节前后开放的桂花迟迟不能开花。
中秋节过后两周的一天下午,北风劲吹。上室外活动课,我特意把队伍排到桂花树下,指着桂花树问学生:“桂花树平常都是中秋节前后开放,今年为什么还没有开放?”孩子们望着桂花树,一头雾水,没有一个答得出来。沉静了一会,我才向他们点拨:
桂花长花苞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温差和水分。最近干燥无雨,湿度不够。此外,最近温度持续偏高,也达不到温度的要求。这几天虽然降温了,但是气温尚没有低于20°C,“只有持续多日的20°C以下的气温,才适宜桂花绽放。
紧临着三四天小雨,桂花树饱饮了秋水,桂花争抢着遍地开放。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树树桂花在天清露冷中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听着故事,学生们入了迷,痴痴的昂首望着月亮,寻找着“吴刚伐桂”的影子,对村庄、校园里的桂花树多了几分爱护。同时,也对每天的天气情况多增了几分关注。
        由于我经常在课堂内外用小故事套讲本地的山水草木,孩子们逐渐开始关心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对每天的天气、四季的更替,河水的涨落,花开花谢开始敏感而熟悉,课堂上偶有问起,都有孩子可以娓娓道来。
       
       
参考文献:
1、《富川瑶族自治县概况》   作者:《富川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
        ISBN:9787105086139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12
2、《广西地理》             作者:胡宝清   毕燕
        ISBN:97873030994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0-01
3、《乡土地理教程》         作者:王敬爱 等
    ISBN:978730310025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