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施肥误区与平衡施肥技术

发表时间:2020/4/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刘灵灵
[导读] 摘要: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民生产投资中最大的物质投资,约占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是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福禄朝鲜族满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穆棱  157500
        摘要: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民生产投资中最大的物质投资,约占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是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农民由于施肥不合理,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因此,合理施肥,提高土肥科技水平,实现化肥使用效益和合理施肥的结合,对于发展节约型高效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
        一、大豆重磷轻氮是误区,氮磷钾比例应为1:1.5~2:1
        大豆是我市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近两年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我市的大豆产量高、质量好,但是生产上也存在着大豆重迎茬面积大、生产水平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施肥上还存在着施肥比例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等误区。所以要想提高大豆产量、增加效益,应注意改进施肥方法,合理施肥,保持氮磷钾的比例在1:1.5~2:1最宜。
        施肥误区:施肥比例不合理,肥料利用率较低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但是由于大豆自身具有固氮能力,许多农民往往对大豆的施肥不够重视,特别是对氮肥和钾肥的施用不重视。大豆氮素三分之一来自固氮,三分之一来自土壤,还有三分之一应该来自肥料,但在生产上农民朋友往往只重施磷肥,而轻视了氮肥和钾肥的应用,施肥盲目性很大。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不考虑氮、磷、钾比例的平衡,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造成了土壤少氮、缺钾、磷过剩的现状,致使投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大豆施肥大多是春季以种肥的形式施入,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等问题普遍存在,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每项得不到补充,有些微量元素如硼、锌、钼等已经成为大豆产量的限制因素,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产量,因此必须重视微量元素的施用。
        建议:氮磷钾每亩10公斤,追施叶肥
        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肥料,促进大豆的生长,应该根据大豆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大豆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豆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在没有进行测土施肥的地区,应该进行平衡施肥,即氮、磷、钾平衡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同时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和用量,大豆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应该在1:1.5~2:1,用量以每亩10公斤左右纯养分为宜。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配方合理的大豆专用肥或根据大豆的需肥规律,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喷施叶面肥,以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
        另外,要大力提倡秋施肥和深施肥,利用精量点播机进行深施。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损失,从而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益生物和有机胶体,具有改土保肥等重要作用,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淋失等缺点,化肥损失少,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大豆所需的微量元素中以硼、钼、锌等最为重要,应适当补充元素,可以通过拌种,叶面喷施等方法补充;
        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是综合的,但主要还是由于重迎茬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影响大豆养分的吸收。因此,重迎茬大豆要改善根系营养状况,为大豆根系的养分吸收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就要加大施肥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也应该重视微量元素硼、钼等的施用。大豆高产栽培除了要合理施肥以外,采用标准化栽培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也是必需的。目前我市大豆高产栽培的先进技术有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平播行间覆膜技术等。
        采用新型生态环保肥料-40%有机无机菌肥替代传统肥料50%复合肥做底肥,减施比例22%,减农药15%,减除草剂10%,增产效果明显。表现在:大豆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根瘤明显增多,株高增加、每株鲜重、根瘤数、株粒数、百粒重增加,亩增产11.4公斤,增产率7.82%。可见提高大豆产量增效:一是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

具体采用以下几项措施:
        1、大豆垄三栽培机械化深施肥技术。底肥、种肥、追肥深施减少了化肥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2、大力推广农业措施,应用抗病品种,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推广生物菌肥、有机肥料。
        3、减肥22%:底肥采用哈尔滨尚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生态环保肥料-40%有机无机菌肥替代传统肥料50%复合肥做底肥,公顷用量350公斤。
        二、玉米施用“一炮轰”不追肥是误区,后期追肥不可少
        近几年,一些肥料厂家抓住农民不愿意追肥的心理,大做一次性施肥的文章,在媒体上频繁打出“一炮轰”的一次性免追肥的广告,实践表明: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大多数免追肥都不同程度发生后期脱肥现象,尤其在第一、二积温带的玉米表现明显。轻度脱肥农民肉眼很难以判断,一般减产6%~12%,粮食品质下降;重度脱肥表现为后期“黄脚”,减产高达20%以上。施肥应“看天、看地、看作物”,“一炮轰”施肥不科学。
        建议:应遵循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化肥中氮、磷、钾的比例2:1:0.5~0.8(以标准计)。在给玉米施肥时,建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施足底肥。玉米的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磷、钾化肥。通常每公顷用有机肥10~15吨,磷酸二铵150~300千克,硫酸钾75~150千克,尿素45~75千克。也可以用复合肥,但应注意其有效成份的含量和比例。偏碱性的土壤易缺锌,每公顷应增施硫酸锌10~20千克。
        2、按需施入种肥。玉米的种肥一般只在底肥不足时使用,以磷肥为主,通常每公顷用磷酸二铵75~150千克,可以加尿素25~50千克。无论是人工撒肥点播还是用带肥箱的播种机施肥,播种时都要确保种肥不与种子直接接触,以防烧种。
        3、后期追肥。
        玉米的追肥以氮肥为主,每公顷用尿素225~450千克,根据品种的熟期和用肥量的不同分次追入;早熟品种或用肥量较少的可在拔节期(趟二遍地时)一次追入,晚熟品种或用肥量较多的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趟三遍地时)分两次追入,也可以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抽丝期(果重串缨时)分三次追入。不管追几次,第一次是最重要的,用肥量应占全部需量的75%。氮肥容易挥发,所以应在株间刨埯或在垅的侧面开沟深施,并及时覆土或铲趟。
        三、水稻:氮肥多钾少是误区,平衡施肥,增产抗病
        从几年来的实验看,水稻钾少,甚至有一些农民不施用钾肥,水田对钾消耗大时,容易造成钾流失。稻瘟病的发生与缺钾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大部分农民在前期将全部氮肥已经施用完,这就使水稻的无效分蘖增多,后期想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不容易,并且水稻后期通风透光效果不好容易出现倒伏,病害加大,营养生长期推迟,不到成熟期就出现脱肥、早衰和干瘪粒增加的现象。前期氮肥施用多,挥发高、损失量增大,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在追肥过程中有些农民为方便不晒田造成化肥的利用率降低。
        建议:增施钾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追肥应施在土层的15厘米的土层中耙匀。追肥时适当将氮肥的施用日期延后,先晒田后追肥再灌水,将稻田湿润后再施肥。分蘖追肥占总氮量的60%~65%,幼穗分化期后占总氮量的35~40%,幼穗分蘖期以后的氮肥应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应在水稻叶龄倒数3.5的时候施用,第二次是在减数分裂期叶龄倒数1~0.5时,施用氮量也可用叶色卡来确定,施氮量也可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6月5日~6月18日左右的这次施肥量大会增加水稻的无效分蘖。建议减氮减磷增钾,氮肥在6月5日前施分蘖肥,6月18日以后根据长势来确定追肥的用量,同时也要平衡中微量元素。
        平衡施肥是综合运用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在产前提出肥料的适宜用量、比例和相应的施肥技术。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能充分地利用肥料资源,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充分地利用肥料资源,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