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社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与判断》一书中提出儿童容易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产生某种共鸣,从而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具有合作意识的幼儿能够较好地完成社会交往,适应社会生活,而建构游戏是促进其发生合作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既有自己的想法又与同伴合作分工,这两者之间产生的碰撞幼儿是如何解决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建构区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展开了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
1. 通过观察了解以及解读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水平。
2. 根据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教师适时引导,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幼儿提高合作能力。
3. 有效助推幼儿高水平合作行为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
大二班选择建构区的所有幼儿。
(三)研究的方法
照片记录法、轶事描述记录法、学习故事记录法。
三、观察分析
镜头一
豆豆组开始搭建起了“外星人造型”,这时阳阳(女孩)走了过来说:“我能和你一起吗?”豆豆(男孩)马上拒绝说:“不要,我们不需要女生”。阳阳失望地走开。这时旁边的杨会欣说:“我们一起搭吧”,阳阳愉快的答应:“好啊”。于是,俩人就合作进行游戏,期间两人配合度较高,很好的完成了搭建。
案例分析:
在这组案例中,男孩表现不愿与女孩合作的态度,认为“女孩做女孩的,男孩做男孩的”。而女孩的积极合作行为和同性合作行为的意识普遍高于男孩,她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同伴、与同伴协同合作。说明在合作性别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
镜头二
搭建“长城长”游戏时,小宝和糯糯以及其他小朋友主动合作。活动刚开始,大家都很积极,一切都开展的比较顺利。到了游戏后期,对于长城上烽火台的材料大家有了争议,小宝认为用奶粉罐比较好而豆豆认为用纸杯比较好,豆豆就生气的说:“那你搭你的,我搭我的!”于是两人分开了搭建。
案例分析:
观察记录发现,这组幼儿刚开始是主动合作的,合作意识有逐渐增强。但在搭建游戏的后阶段,由于搭建材料的意见不统一出现了消极沟通、配合度不高的现象,导致最后大家都消极面对合作行为,结果搭建作品呈现的是半成品。说数明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生的积极合作水平次数较少,缺乏高水平合作。
镜头三
活动开始大家开始商量着用什么材料来做地基最稳固,杨逸辰说:“我知道了!我们可以用的大的泡沫积木和奶粉罐来做地基!”这个主意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开始搭建起来。小宝负责一层一层的垒高,其他女孩子则负责运送材料。眼看着搭到小宝的身高极限,小宝暂停了下来,看向我,我说:“你先自己想想办法。”小宝看来看了身后的材料说:“我有办法了!”于是拿了两个奶粉罐踩在脚下继续搭建了,最后成功搭建出十一层的高楼。
案例分析:
在这组案例中,幼儿的整体合作意识较强,搭建能力强的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协同合作。在游戏中能够共同商量搭建、积极沟通,而搭建分工明确,男孩负责主搭建,女孩负责运送材料,遇到问题时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合作的配合度也较高,逐渐出现积极合作行为。
四、原因解读
(一)合作的性别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幼儿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化的理解,导致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反应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表现出同性合作高于异性合作。二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包括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不成熟。三是环境氛围的缺乏,教师没有适时组织适合男孩和女孩进行搭建的主题,幼儿就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和搭建,很容易出现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进行合作的现象。
(二)缺乏高水平合作行为
所谓高水平合作指的是积极合作行为,案列2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生的积极合作行为次数较少。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幼儿阶段,虽然他们能够初步了解他人的想法,但是却不能换位思考,自我表现欲较强,消极面对合作行为,影响积极合作行为的发展。
五、策略引导
(一)注重设置不同建构主题,加强不同性别幼儿之间的合作
由于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不同性别的幼儿在主题目标上的要求有所不同,大班建构游戏中异性之间的合作并不多。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建构主题,主题要全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此外,主题的设置要符合不同性别幼儿操作,把两者的需求融合成一个共同体,加强不同性别幼儿之间的合作。游戏结束,适当评价,表扬在操作过程中表现比较棒的幼儿,比如女孩善于合作,男孩更懂得探索等,如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效果会更棒,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二)科学介入建构活动指导,注意介入时机,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通过观察发现发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会影响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在建构活动开展的第一时间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了解幼儿的内心,以幼儿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找准时机,适时介入;二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处理,提升幼儿的合作策略;三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合理规划建构区域,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之间高水平合作
为了减少消极行为的出现,我们应该建立合理的建构区域约定。因此,为了促进幼儿之间高水平合作,笔者建议:创设良好区域环境,投放丰富材料,投放低结构、半成品材料,避免过多的成品材料;适当更换区域主题,设置不同建构主题;由简单到复杂,让幼儿进行探索,促进幼儿之间高水平合作。
六、反思跟进
总之笔者认为,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停留于本次的区域建构游戏中,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如自由游戏、体育游戏或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同时要注重随机教育,老师针对孩子生成的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经验,促进孩子继续产生新的合作行为。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