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数据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受到了严峻挑战,以往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此,作者紧密联系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适时确立以数据和信息化为抓手,以信息化的突破促进建设造价管理飞跃的发展方略,对大数据时代工程造价管理对策进行探讨。
1 大数据的内涵和现状
1.1 大数据的涵义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将大数据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在2008 年《science》专刊中,大数据被定义为“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数据集的规模是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目前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去获取、管理、处理的数据”。
1.2 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即4个V:①数据体量(volumes)巨大,大型数据集,从TB 级别,跃升到 PB 级别;②数据类别(Variety)繁多,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③价值(Value)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 1-2s;④处理速度(Ve-locity)快,包含大量在线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1s 定律。
1.3 大数据的国外和国内发展状况
1989年首次提出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的概念.1995年召开了第一届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公布“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发展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 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
国内起步稍晚,但近几年蓬勃发展。1993年,首次提出支持对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项目。1999年,召开第三届亚太地区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国际会议(PAKDD)。每年举行“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2019年召开第四届大数据分析国际会议等等。目前,国内技术主要集中于数据挖掘相关算法、实际应用及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涉及行业特别是在IT等领域,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实践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重要支撑和主导方向。
2.1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性建设方面
2011年住建部定额司又发布了《关于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部制定了《2016-2020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应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等。
2.2 国内造价软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
目前从事工程造价软件开发的企业发展到300余家。应用最广泛的是广联达系列软件,实现了“计量、询价、计价、招/投标文件编制、自动评标和招投标信息发布、数据积累和企业定额编制”等造价业务的一体化。
2.3 网络建设方面
国家对工程造价的宏观管理为: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全国统一工程项目编码和定期公布人材机等价格的信息。各地都开通了造价信息网站,定期发布价格信息及其产业政策。另外,不少建筑业相关企业等都开始运用造价软件和网络进行工程投标招标、工程概预算等,使工程造价更加科学合理。
2.4 工程造价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上看,我国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各地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与交换;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发布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造价信息还没有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知识;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动态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
3 大数据环境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本文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特点,从工程造价大数据的一系列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共享和可视化技术等特点对当前的工程造价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3.1 建立统一数据标准
①要建立典型工程及数据的标准设定。包括典型工程的标准设定及编码分类、工程资料的描述规范、工程数据分类、工程数据格式、指标数据格式等。②要加强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立标准的工程造价数据库体系,统一数据交换接口、软件数据导出等格式,规范技术指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指标、维护指标和从事信息管理相关人员资质等指标体系。
3.2 依托职能多途径采集集数据
造价数据库建好的关键是能够源源不断收集到有价值的数据。在项目对象上,可先从政府工程入手收集,再逐步扩展;数据阶段上,造价数据的收集还要向设计源头数据、图纸信息数据、 经验数据等全过程延伸,建立全国估算指标库等;也可借鉴英国 BCIS 系统做法,建立强制执行的各类建设项目案例采集模型或样表,收集汇总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资料,区分项目行业、工程类别等录入典型工程造价实例,经过规范处理后,存入标准的工程造价数据库,供全社会共享。
3.2 搭建优质平台促进数据库建设
目前数据存储的主要模式是非关系型(NoSQL)数据库。这种数据库通过服务器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换,获取用户信息。如百度文库,其搭建的混合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我们也可以建设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收集全国造价管理机构数据,进行积累、分析、交流、使用,定期发布造价指标、指数,并开展工程造价相关性、影响性分析研究。建设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点工作,数据库建成后:①可以为投资管理、财政审计、质安监等部门提供服务。②造价指标指数将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贴近市场。③开通造价信息查询服务。
3.4 重视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就是使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从大型数据集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知识的技术。
数据挖掘的焦点集中在数据挖掘过程中的可视化方法,通过未来运用先进的多层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系统以及各种辅助决策系统,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决策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建立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并进行可视化研究
在大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数据分析是关键,使数据得于激活运用。如通过对历史造价信息数据分析测算,得出该历史价格走势,形成造价指标价格走势图,由此预测材料近期波动幅度,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
大量的工程造价人员可通过可视化技术的帮助,对枯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更好指导生产应用。所谓数据可视化,就是与信息绘图学和信息可视化相关。例如广联达在就在其建模过程中就可将其录入数据转换为 2D,3D 图形,并与其他数据相关联,使用过程中更直观。
3.6 建立公开的及时有效的信息查询和发布模式
我们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数据发布系统: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缩短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存储、发布等环节的时间,使数据发布更及时;②在发布载体、时间、频率上更加灵活;③建立综合价格与品牌价格相结合的多形式的价格发布机制。
信息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在大数据的利用中保证大数据的安全以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并获得个人信息开放和保护的平衡点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领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4 总 结
本文提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经过数据预处理,从数据仓库中挖掘出的知识能为工程造价提供有效的预测和宏观指引。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行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当前也积极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实效,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陶雪娇,等.大数据研究综述.系统仿真学,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