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红 吴盛 李丹 郑俏聪 谢小娥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 同步放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先行2疗程 TP 方案新辅助化疗,实验组先行甲磺酸帕替尼片0.25g/0.50g口服联合 TP 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完成后每3至6个月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及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且不会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阿帕替尼;局部晚期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 2.81%,居第8位[1]。鼻咽癌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对放化疗等敏感性,临床上主要采取放疗或放化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2-3],远处转移高达37%-48%,局部复发 24%-42%[3]。放疗与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是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为研究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我院选取收治的5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照组先行2疗程 TP 方案新辅助化疗,实验组先行甲磺酸帕替尼片0.25g/0.50g口服联合 TP 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所选患者均经影像及病理证实。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39.8±2.5)岁,临床分期:Ⅲ期22例,Ⅳa期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先行2疗程TP方案(紫杉醇 135-175mg/㎡/d d1+顺铂 25mg/㎡/d d1-3)新辅助化疗,3周重复,新辅助化疗后行放疗同步每周顺铂 25/㎡化疗;实验组先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0.25g/0.50g口服联合 TP 方案(紫杉醇 135-175mg/㎡/d d1+顺铂 25mg/㎡/d d1-3)新辅助化疗 2 疗程,3 周重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0.25g/0.50g 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6MV X线外照射,肿瘤剂量68Gy-74Gy,放疗期间每2周复查电子鼻咽镜以观察肿瘤回缩情况,当总剂量达66Gy-68Gy时复查鼻咽、颈部MRI,若仍有残留或治疗前有颅底侵犯者,行局部加量。治疗完成后每3至6个月复查,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评价标准
采用RECIST疗效评估标准:①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②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③疾病稳定(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④疾病进展(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CR+PR。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20例,总有效率8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白细胞减少7例,放射性皮炎3例,口腔黏膜炎10例,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6例,白细胞减少5例,放射性皮炎3例,口腔黏膜炎11例,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及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在于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鼻咽癌组织中 VEGF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4]。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新一代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胞内酪氨酸 ATP 结合位点,高度选择性抑制 VEGFR-2 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5]。研究证实阿帕替尼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且该药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其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可观的疗效及生存获益[6]。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甲磺酸帕替尼片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充分肯定了其临床治疗价值。综上所述,同步放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且不会引发其他不良反应,患者耐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753-754.
[2] 赵充,肖巍魏,韩非,等.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191-196.
[3] 应红梅,张有望,胡超苏,等.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和放射综合治疗-随机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6): 563-566.
[4] 陈阳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3):245-247
[5] 秦叔逵,李进.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20(9):841-847.
[6] 涂艳,彭枫.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2):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