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200)
【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50例我院纳入的妇产科手术患者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讨论患者的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是否输血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具有一致性,P>0.05,年龄≤50周岁、手术时长≤120.0min、Ⅰ类切口、切口长度≤10.0cm、应用围术期抗生素、良性病变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比例相对较低,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医师手术时长、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围术期抗生素应用及病变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处理,从而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易感因素;对策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其切口或相关器官、组织发生感染,临床中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极易影响其术后恢复,尤其发生于妇产科手术之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手术部位感染易感因素及其对策。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纳入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10例,其中手术部位感染患者21例,占比19.09%,妇产科手术患者年龄分布22-78周岁,均值(55.84±10.58)周岁。有经腹手术病案47例、经阴手术病案43例、腹腔镜手术病案20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具备妇产科手术指征;(2)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3)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精神类疾病;(3)认知能力不足。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妇产科手术患者年龄、手术时长、切口类型、切口长度、输血、围术期抗生素、病变性质情况[3]。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11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以X2检验妇产科手术患者年龄、手术时长、切口类型、切口长度、输血、围术期抗生素、病变性质情况,(n%)是其表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结果
对比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见表1),是否输血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具有一致性,P>0.05,年龄≤50周岁、手术时长≤120.0min、医师工作时长≥10年、Ⅰ类切口、切口长度≤10.0cm、应用围术期抗生素、良性病变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比例相对较低,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1: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3讨论
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发生比例较高,其发生原因复杂,进而造成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手术恢复效果欠佳、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4]。对此,本研究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加以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输血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具有一致性,年龄≤50周岁、手术时长≤120.0min、医师工作时长≥10年、Ⅰ类切口、切口长度≤10.0cm、应用围术期抗生素、良性病变的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比例相对较低。临床中应针对病房及手术室予以重点管理,保持病房的清洁与舒适,重点清洁病房地面与台面,并严格控制访视人员数量及时间,每日开窗通风,降低病房内空气致病体数量。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期间,需要加强手部清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高危风险的患者予以重点管理,充分贯彻无菌性原则,降低临床感染发生率。
综合以上结果,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年龄、手术时间、医师手术时长、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围术期抗生素应用及病变性质与患者感染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针对上述高危患者,应加强围术期处理,以便于降低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万爱红,韩丽萍,周红梅, 等.BMI指数与血红蛋白水平和T淋巴细胞CD4+/CD8+的变化与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7):2691-2695.
[2]陆春红,陈珠,马云霄, 等.感控专职小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9):4545-4548.
[3]张双燕,李新新,毛文娟, 等.妇产科术后感染患者血病原体培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9):3017-3021.
[4]韩慧敏,郑璐,刘静.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