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熙颖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 以7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为对象,从2018年2月到2019年6月期间筛选出,采用盲选法将患者一分为二,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前者术后给予0.75%/20m罗哌卡因,后者术后给予0.25%/20m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切口疼痛评分情况、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Prince-Henry评分均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与对照组8.57%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用于肋间神经阻滞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与静息及咳嗽时引发的疼痛,且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大剂量罗哌卡因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开胸手术;镇痛;并发症
肋间神经阻滞是实施胸外科手术常见麻醉方式,该种麻醉方式操作简单,阻滞准确,能在短时间内起到镇痛效果。由于实施胸外科手术会损伤患者的肋间肌肉、神经及韧带,使得患者静息或咳嗽时引发剧烈的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患者害怕疼痛因此排斥用力咳嗽,不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易引发呼吸系统并发症[1]。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其药效持续时间久,适用范围广且并发症少,是麻醉科使用较多的麻醉药物[2],但使用何种剂量最为安全有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小,是麻醉工作者研究的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将7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术后给予0.75%/20m罗哌卡因与0.5%/20m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切口疼痛评分情况、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为: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2月,截止时间2019年6月,对象为7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患者满足手术指征、配合度高,全程配合研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麻醉药物过敏、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既往开胸史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采用盲选法将患者一分为二,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男性女性之比为21:14,最小患者/最大患者25/80岁,平均年龄(55.58±3.13)岁;体重51~80kg;平均体重(68.78±4.13)kg;观察组中男性女性之比为23:12,最小患者/最大患者27/82岁,平均年龄(54.58±3.15)岁;体重55~78kg;平均体重(68.21±4.08)kg。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公平分组方式实施平均分组,除麻醉方式不同外,以上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提醒两组患者术前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吸氧及心电监护,观察其血样饱和度,静脉注射0.1mg/kg咪达唑仑、1mg/kg丙泊酚、0.2mg/kg维库溴铵、10μg/kg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及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静脉注射用5μg/kg芬太尼。关胸前观察组给予0.75%/20m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0.25%/20ml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组织麻醉。
1.3观察指标
①切口疼痛评分:采用国际疼痛度划分标准,将疼痛划分为10级 ,级别越大,疼痛越严重。0~10级表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
②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采用Prince-Henry评分,采用0~4分制,0分表示咳嗽时无痛,1分表示咳嗽时偶有疼痛;2分表示深呼吸时伴有疼痛;3分表示安静时伴有疼痛,但患者能忍受;4分表示安静时产生剧烈疼痛。
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为肺部感染、咳痰费力、肺不张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切口疼痛评分与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行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切口疼痛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切口疼痛评分结果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与对照组8.57%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实施胸外科手术疼痛是无法避免的术后反应,可引发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其呼吸运动及咳嗽排痰,严重者甚至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3]。临床常采用硬膜外镇痛、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及肋间置管持续泵镇痛等镇痛方式,虽都能起到镇痛效果,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硬膜外镇痛,会因为交感神经受阻使得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情况,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并有抑制呼吸的风险,麻醉风险较高。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及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肋间置管持续泵镇痛,由于需要置管,置管浪费时间,使得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感染机会[4]。实施肋间神经组织镇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5]。
罗哌卡因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效果佳,能对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均起到阻滞作用,对中枢神经影响小,减少抑制呼吸的风险 ,且麻醉作用时间长,药效持久,其清除率高,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少,能及时从体内排出,耐受性良好[6-7]。但临床对于采用何种剂量仍然存在争议,不同剂量起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关胸前给予0.75%/20m罗哌卡因,对照组关胸前给予0.25%/20ml罗哌卡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与静息及咳嗽时引发的疼痛得以显著缓解,且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大剂量镇痛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0.75%罗哌卡因用于肋间神经阻滞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与静息及咳嗽时引发的疼痛,且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大剂量罗哌卡因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睿, 史敏科, 王小雨.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78(04):21-23.
[2]肖泽田, 彭洪, 周兵.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比较[J]. 当代医学, 2017,153(4):78-79.
[3]杨赵栋, 张百军. 罗哌卡因在术前与术毕肋间神经阻滞中对开胸手术镇痛效果的比较[J]. 浙江实用医学, 2016,104(1):55-56.
[4]邓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肋间神经阻滞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J]. 中原医刊, 2016, 32(17):24-25.
[5]夏宏伟, 方秦模, 牛庆玲.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89(2):129-131.
[6]马志佳, 谢晓玲.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PCIA(静脉自控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67(12):121-122.
[7]王娟, 曹小飞.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6(34):5201-5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