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术中七氟烷、地氟烷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接受手术的儿童患儿80例,病例时间为一年,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七氟烷麻醉,观察组接受地氟烷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术后躁动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为95%,与对照组77.5%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的HR、MAP、SpO2等生命体征表现为112.4±12.7、71.9±7.7、98.4±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儿进入PACU10分钟、20分钟、30分钟以及离开后的躁动情况评分分别为3.2±0.3、2.9±0.2、1.1±0.2、0.4±0.1,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儿童术中七氟烷、地氟烷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均有着较高的效果,但是相比之下地氟烷麻醉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儿童手术;七氟烷;地氟烷;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主要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泣、无目的拍打、语无伦次、呻吟等[1],引发这种躁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导管的拔除、外科包扎的移位、手术伤口撕裂、出血等,需要接受麻醉后恢复治疗。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儿童术中七氟烷、地氟烷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我院进行本次研究是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儿中选择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的方式将患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麻醉方式。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儿的人数分别为22人和18人,年龄在1~6岁,平均(3.4±1.1)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的人数分别为23人和17人,年龄在1~7岁,平均(3.6±1.2)岁,患儿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发现P>0.05。
1.2 方法
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医护人员需要在患儿入室之后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安抚,正能够有效地减少花儿出现的紧张和恐惧,等不了情绪。随后对患儿进行静脉通路的开放,随后对患儿的血氧饱和程度、心电图、呼气末麻醉药物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进行检测,监测过程中时刻关注患儿的血压情况。随后给予患儿2mg/kg丙泊酚和2mg/kg芬太尼以及0.1mg/kg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进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持续性七氟烷吸入,观察组接受持续性地氟烷吸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HR、MAP、SpO2等生命体征、进入PACU10分钟、20分钟、30分钟以及离开后的术后躁动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7.0检验相关数据,对麻醉效果进行X2值检验,对生命体征和术后躁动状况进行T值的计算,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的HR、MAP、SpO2等生命体征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七氟烷和地氟烷是目前临床上新型的麻醉药物,具有恢复质量高、可控性强、体内代谢率低、麻醉苏醒迅速等特点,所以已经被广泛使用。针对儿童手术来说,对于一些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儿童耳鼻喉科手术是需要使用代谢快的麻醉药物吸入治疗的,患儿在苏醒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七氟烷和地氟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排出速度比较快,所以很容易导致大脑的各个部位苏醒和麻醉的时间不一致,这样做会出现大脑中枢局部灶过度敏感化的情况,从而导致患儿躁动。目前我国有关七氟烷和地氟烷麻醉对躁动情况影响的研究不多,而且得出的结果也不一致。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七氟烷和地氟烷的麻醉效果和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在影响躁动状况方面,地氟烷的效果更高,具有稳定患儿状态的作用[3]。
综上所述,儿童术中七氟烷、地氟烷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作用高,二者虽然在效果以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差异均不大,但是地氟烷麻醉不容易引起躁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武娜,刘金东,陈超, 等.儿童术中七氟烷、地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问题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7-9.
[2]刘梅,罗志凯,胡彬, 等.帕瑞昔布钠预防腭裂修补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S100B蛋白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8):17-20.
[3]倪如飞,刘吉平,黄海文, 等.右美托咪定预防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安全有效剂量[J].广东医学,2017,38(11):175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