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峰 付金秀 林永生 蒋旭皎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摘 要: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其“治未病”思想理论为中医学的经典,成为我国中医药疾病防治的重要原则,他的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是``预防'',已成为中国卫生工作的``预防为主''的原则和思想。大多数中风与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相似。发病率高,合并症多,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后遗症多。它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因此,中风的预防和治疗是确保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总结有关治未病思想,解释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在中风预防中的关键因素,最后探讨治未病在预防中风中的作用,希望在中医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治未病 思想 中风 防治 理论
1.治未病思想概述
我国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源于《皇帝内经》,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四气调神大论”记载: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之后在《难经》得到继承与发展,而在《伤寒杂病论》与《金匮要略》中发展为经典的治未病理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认为:“外感疾病循经而传,内脏疾病按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治疗时应先顾及被传之脏腑,以防传变”。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认为: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清朝时期的叶天士的《温热论》根据温病具体规律与发展,认为:热邪损及胃阴,若继续发展将损肾阴,提出甘寒养胃并加咸寒滋肾之品的主张,肾阴被损防治上提“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原则,而治疗上提出“逐邪务早,清除病源”“先症用药,截断发展”“详辨体质,阻止传变”思想,这是治未病的思想的经典应用,也是治未病理论成熟的标志。
2.治未病思想在中风防治应用中的关键因素
中医学中,中风也称卒中、偏枯,是我国古代疾病四大顽症之一,和现在的脑血管病相似。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率较高的因素,高居第2位,也是我国导致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素之一。因此,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中风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中风危险因素的认识和控制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筛查高危人群是中风病治疗的最重要步骤。
3.治未思想在中风防治中的作用
没有疾病事先预防,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止可能引起该疾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中风的发生和发展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密切相关,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对于导致中风的各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和中风的预防能够延迟中风的发生。临床上,中风可单独发生或伴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并发症。该发病率与个人体质,饮食,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增强体质养成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避免心情不好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3.1治未病思想在于倡导固护正气,增强体质
外来风侵袭与正气不足是中风的两个主要因素,《皇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平时应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持之以恒,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各种疾病和侵袭,并防止中风的发生。
3.2 治未病思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有节的饮食习惯这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许多人往往不注意工作和休息的规律,熬夜,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大大影响健康。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和血液生化的源泉,长期饮食起居不规律就会伤及脾胃,患者脏腑气血生化乏源,中州失调,最终造成生风动血,气血逆乱,上冲脑髓进而引起中风。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吸烟与饮食不当会损害血管内皮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的基础。因此,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中风的发生率。相反,如果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可以减少中风的风险。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所说: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3.3治未病思想重在情绪与心态平衡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七情对健康的影响。认为,七情太过或不及,都会引起疾病。通常,这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这是生活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引起人类疾病。然而,在突然的,强烈的或长期的情绪刺激下,七情就会引起疾病,引起内脏气功能障碍并导致疾病的发生,它是导致内部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即内伤。中风的发生与情绪波动特别是与肝脏密切相关。中风的病因之一即肝风内动。现代研究还表明,不良的情绪反应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例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些神经递质可以直接作用于器官和内分泌腺体,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导致多种疾病。长期反复的情绪波动会使人们容易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而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则可能导致疾病恶化并诱发中风和心肌梗塞。在临床上,由于情绪波动,诱发中风的情况很普遍,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并尽可能地保持内心的平静,以防止发生中风。
3.4早期发现和干预相关疾病
临床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肥胖症的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它也是这些慢性疾病并发症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这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预防中风和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所以,需要人们做好早期筛查工作。
4.小结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本质和核心。它的综合预防概念,预防方法,保健方法,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法以及现代医学的“病因预防,发病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级预防思想,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护人民的健康权利和利益,这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并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随着医疗目的和医疗模式的变化以及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务之急是宣传和推广“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治未病”思想的发源地,应该对其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以便充分探索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优势。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防治形势严峻。我相信,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医院,卫生组织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我们将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方面深刻理解和应用。``治未病''的思想在社会中的指导价值和重要地位,将不断提高治未病早期预防和治疗水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应对老龄化和中国医疗发展的挑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子睿;万沁清;王慧萍;;“治未病”思想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精髓[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赵国敏.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中风病防治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175-176.
[3]杨程,刘旺华,张婕,胡洁娴.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中风病防治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