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怕”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作者:李秀琼
[导读]

李秀琼      剑阁县城北小学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87-01

        说话、写话、作文,这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逐步丰满的过程。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却总在有意无意地揣测老师的期望,他们总在绞尽脑汁寻找一个老师最满意的说法和写法。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两种现象发生:一是怕说(写)错;二闭口不说或无从写起;再者就是说的、写的千篇一律。归结起来就一个“怕”字。
        一个“怕”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折断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让本应“天真无邪、童言无忌”的他们无话可说(写)或有话不敢说(写)。让“我说(文)表我心”进入了“你心要我怎么说(写)”的怪圈。
        如何解决“怕”?如何走出怪圈,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呢?我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展示交流常态化,语言积累渐进式。
        尽量为孩子提供说、写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多为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畅所欲言。我们要善于把握教材,让说话、写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我们的学生进行说话写话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形式。首先,在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中先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是能说不善于写。所以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先让学生用当堂的生字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生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其次,结合口语交际,看图说话,想象写话。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的观察、说话、写话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呢?经过教学实践,我觉得看图写话应抓好观察画面、发散思维,口头叙述、想象写话、评议修改等环节,这样从看到说,从说到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习作的初步训练。看图写话抓住这五环节,学生的写话能力提高较快,收效较好,同时也解决了学生惧怕的心理。
        人总是在逐步地成长,孩子语言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所以语言的积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一年级训练孩子说一句完整规范的话,二年级学会用简单的一段话表达意思,三到六年级语言将经历“通顺——完整——具体——精炼——生动”的过程。这样的要求也是“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切忌急于求成。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中饱含激励。
        “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比尔-盖茨的母亲在答记者问中也曾肯定地说:“我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赏识。”小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未形成,他们对自我的认可、评价常常来源于别人的评价。在他们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同伴、朋友、家长、老师多方的评价,让他们从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全方位认识自我,让他们在评价中成长。
        我们发现在小孩子的眼里,他们近似“迷信”老师,我们说什么都是对的。一句称赞的话语会是冬日的暖阳,一个无心的眼神会是深秋的寒霜。在孩子说或写的起步阶段,我们首先要让每一孩子感觉到被关注。根据展示的效果给予及时评价,评价中一定要饱含“激励和期望”。我们既要让他意识到不足并帮其纠正,但也要让其觉得自己一定能行。



        三、 让“学困生”做“怕”到“不怕”的转化剂。
        “学困生”常常令我们头疼。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我们不但不会再头疼,而且会收获不少的惊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适时给“学困生”一些展示的机会,给予适当的评价,也可树立其他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要让“学困生”成功展示也有一个小窍门: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我们可以走到他们身边给予特殊的帮助并鼓励其大胆站起来。连学困生也敢大胆“说”,都能“写”,其他的孩子还会“怕”也会不甘落后。大多数孩子在忘情之时会忘记羞涩和胆怯,大胆地说出来、勇敢地写下去。
        这样一来,“学困生”变成了“怕”到“不怕”的转化剂、催化剂。
        四、学做生活有心人,点点滴滴皆素材。
        我们的说、写都与生活紧密相关。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富我们的语言库。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试着每天留一个观察作业,作业的设置要从课内到课外,要求要由浅入深(不同的学生分层要求)。如:教材中的插图就是很好的观察素材。我们可以通过指导插图的观察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顺序等等。看到一幅插图,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指导: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或它怎么样)?然后指导有序观察。课外的观察作业要贴近生活,而且必须是孩子干兴趣的事或物,比如: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有趣的植物(如含羞草),气候的变化(如:雷雨前后、找春天)、有趣的自然现象(如:彩虹的形成、会跳舞的茶壶盖)。课外的观察作业取得家长的配合,效果会更好。
        观察的同时,还要养成记录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习惯。我们要要求孩子并教会孩子记录观察活动中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东西。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可以借助语言、图画各种形式),对观察记录老师可选择性的面批面改、个别指导。
        五、在阅读中积累,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
        有人把读书比作采蜜,说和写则是酿蜜。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阅读与说写之间的关系。从采到酿的过程也是吧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俗话说得好“少见多怪”,那么我们就要多给孩子提供“多读”的机会。阅读的形式还要多样:文本阅读、影视阅读、网络阅读。孩子在不断的阅读中能感知很多新奇的东西,能积累丰富的语言,这时他们表达的欲望就会愈强烈。但我们要为孩子挑选阅读的内容,就要保证能及其孩子好兴趣,也要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当他们交流时,才不会出现障碍,才有利于他们说、写兴趣的保持。
        当语言库不断充实,当他们掌握了正确的表达方法,且拥有了更多的交流展示的平台,还有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就能在自由、平等的交流、展示、述说中享受快乐和愉悦。
        慢慢地,你会发现,他们已不再揣测我们的心里,他们说出的、写出的是自己的心声。
        慢慢地,你会感觉到,他们有了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文字。
        慢慢地,你会发现,他们的语言已经一天天丰满。
        慢慢地,你会感觉到,他们已经忘记了羞涩和胆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