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作者:葛政波
[导读]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目前教材中提到的科学知识都是前人不断的探索出来的,而探索的源头是怀疑、产生问题。所以,教学科学科目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萌发问题意识”“采用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问题意识”阐述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葛政波      浙江省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
【摘要】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目前教材中提到的科学知识都是前人不断的探索出来的,而探索的源头是怀疑、产生问题。所以,教学科学科目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萌发问题意识”“采用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问题意识”阐述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意识;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35-01

        引言:问题意识,既人类在认知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特别困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从而产生怀疑心理,想要去探索知识。这样的心理可以驱使人类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问题意识是维持学生思维活跃的源泉,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面对难题是迎难而上的动力,更是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起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萌发问题意识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学生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强调了要让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师生关系和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会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虽然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敬重,但是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害怕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会不敢问教师,长久的问题堆积起来,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很难,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1】。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最大”的师生观,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并改变以往的严师形象,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既可以让教师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从喜欢教师转变为喜欢科目,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氛围,并面带微笑的、亲切的提出问题,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教师并没有那么可怕。在给了学生一定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后,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积极的思考,思维一直呈现出活跃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去主动“捕捉”问的契机,并勇于说出来。敢说、敢想、敢做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前提,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萌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采用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在教材中挖掘问题
        教材中蕴含了很多知识,也能挖掘出很多问题,只是初中生的能力有限,无法将其挖掘出来。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是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学习的特点“基础性、自主性、持续性”体现出来【2】。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挖掘问题。
        (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的关系为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理论教学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促进理论教学。相较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索知识的时候会积极的思考,也更容易发现问题。
        (三)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而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基于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仔细分析,通过现象探求其本质,从而有效提炼出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问题意识
        在开始上课的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以由浅至深的方式进行教学,若是教师无法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为这门科目太难学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要用问题引路。通过设置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悬念,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引发学生的怀疑心理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教学“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人类是由一个小小的受精卵逐渐发育而成的,那么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具有复杂结构的人类的呢?”因为学生知道问题答案的不多,所以会悄悄询问同桌或其他学生,并对问题答案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再将一段胎儿形成的过程的录像进行播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起来。并在教师进行讲述的时候,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的发现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重难点中设置疑问,然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讨。因为初中生都有了集体荣誉感,所以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思维一直呈现活跃状态,与组内成员深入探讨。这样一来,重难点教学就会充满趣味,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
        总结: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杰.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7:84.
【2】程根茂.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理科考试研究, 2014, 21(8):79-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