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作者:张雪蓉
[导读] 作者据自身在小学阶段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经历,分析如何让小学生灵活掌握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思路及策略。

张雪蓉    四川省剑阁县开封小学校
【摘要】作者据自身在小学阶段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经历,分析如何让小学生灵活掌握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思路及策略。
【关键词】多样化;小学阶段;数学学科;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23-0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升华,是学生养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一课。同时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以致用。那么为了打造解决问题的高效课堂,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二、通过转化情景引导小学生开启不同解题思维
        一些数学教师为了让小学生能形成稳健的数学解题思路,在教学引导方式上总是过于保守,仅仅将最常规的思考方法教授给学生,却没有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对多元性的解题策略进行探究,导致小学生在面对富有变化性的数学问题时,总是无从下手。为改变这种情况,数学老师可通过转化情景,引导小学生从不同方向探究课题,并制定多元性的解题方式。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想汇报。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的教学不仅是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完成单一的教学目标,更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了初步结论,教师可大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汇报所想与得出的结论,生与生之间互动纠错、教师适时参与,将结论逐步完善,让问题得以解决。
        四、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第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第四、自我评价,检验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一摆,交流怎样摆,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能不能想办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试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筛选出最好的算法(先求总数,再除以人数)。然后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实际算一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总结丰富的解题策略,提高反思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和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归纳,形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终身受益。
        六、善用评价的竞争机制,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于相对枯燥而有难度的解决问题,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探究中,并且始终保持热情呢?除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密切联系,将评价的竞争机制引入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探索能力。
        总之,现代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注重引导,使小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开启多样化的数学思路,并掌握多种解答题目的策略。小学生解答题目的思路和策略逐渐趋向多样化,不但能够提升做题的速率与熟练度,同时还能夯实学科基础,并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在上文,作者依据自身教授数学学科的经历,设计了三种行之有效引导策略,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践,可取得理想的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繁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1).
[2]段安阳.例谈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J]小学教学研究.2010
[3]杨琳玲.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9
[4]崔玉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