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作者:何向东
[导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无论是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其终身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舵手与核心,除了要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之外,还应自觉肩负起育人的重要使命。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对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这一问题,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何向东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小学校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无论是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其终身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舵手与核心,除了要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之外,还应自觉肩负起育人的重要使命。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对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这一问题,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22-01

        引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而小学低年级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源头,是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以后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就小学的德育教育予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提高素质,人格引领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道德水准,把言传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用行动引领行动,用仁爱呼唤仁爱,用道德孕育道德。
        二、开展班级德育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不言而喻。而实践证明,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最好的载体。基于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不妨顺应学生爱玩好动、善于表现的性格特征,因势利导,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读书会、文艺表演等活动,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如此,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还能够加大德育渗透力度,推动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每逢传统佳节或法定节日,我都会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比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为学生举办了一场主题名为“喜迎国庆,我为祖国献礼”的班级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建国大业》,重温历史,牢记使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用唱歌、跳舞或演奏乐器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等。如此,通过开展班级德育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自觉树立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水平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德育也应联系儿童的实际,从原先“外部”灌输给学生,转变为从“内部”帮学生构建德育知识。比如:要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敬爱父母,我们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家庭劳动比赛,让学生全员参加,设计一些真实的和家庭劳动有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体会父母的辛苦以及对他们的爱,让学生自己说出参加完活动的感受,使学生将学到的道德思想内化成道德行为。
        四、挖掘载体,强化落实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要善于对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提炼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例如: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培育学生分辨善与恶、爱与恨,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数学、科学课可以培育学生热爱科学,喜欢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语文、美术、音乐课则通过对文艺作品中美的评价和赏析,获得美感;体育、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对健康美的追求。同时,教师将那些蕴含德育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给学生听,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挖掘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因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向灾区奉献爱心、为父母做一件好事等活动,培养学生仁爱、真诚、感恩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然后设计一些有趣的文艺小品、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开展这种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中角色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引起心理的变化,继而反思、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细化要求,逐步培养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差,进行德育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直观形象的演示,指导他们怎样做,每件小事都要讲透要求和这样做的原因,并做到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例如:为了使学生形成做事有序的公共礼仪道德,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顺序进行,然后,以放学回家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有当按照顺序排队时,他们才能尽快回家,否则,既慢又容易出危险(如碰撞、踩踏)。每当学生较好地完成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强化,如表扬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总体目标的逐步达成,而且通过不断激励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孔娜.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390.
[2]李元梅.浅谈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快乐阅读,2015(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