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育对学生创新型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作者:郭丽强
[导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可通过精心设计导言和提问、善待错误、呵护质疑和增加实验来增强课堂气氛的互动性,通过师生人格平等、教学活动中平等和学生之间平等来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性,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新颖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活动中的的合作性,以此五要素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

郭丽强    山西省刘胡兰中学  山西  吕梁  033000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可通过精心设计导言和提问、善待错误、呵护质疑和增加实验来增强课堂气氛的互动性,通过师生人格平等、教学活动中平等和学生之间平等来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性,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新颖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活动中的的合作性,以此五要素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互动性;探究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199-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教育格局下,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越来越广泛地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在教学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适时引导学生科学地思维、推理、想象,并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探究式教学中创新型的培养,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创造情境,探究式诱发创新的动机
         教学环境又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样教学环境反作用于兴趣,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控教学环境中的诸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学生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的导言能否有悬念,让学生不受定式思维的限制,打开思维的大门,有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例如,在讲解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时,设计的引言为:“把一块土豆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少,这是为什么?”这些悬念性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发思考,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迅速理解有关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化了学生的思维,为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悬念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结束新课,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知识。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是教师利用标本、模型、实物、多媒体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触的境界。例如,在讲减数分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


又如在讲解自然选择时,可以介绍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主动进行创新活动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采用探究式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今世界知识更替周期日夜缩短,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新型品质。 在学法指导上,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新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二是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答”转变为“学问”,变教师的“问”为“导”,即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是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对学生的提问,无论其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学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探究对创造性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过程不仅要动手、动脑、而且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利用生物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在实验教学前,应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检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象、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生物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对问题的探究中。例如,教材中的渗透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以及将此实验装置用于探究性实验,如研究碘和淀粉能否通过半透膜、分辩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出实验成功的方法,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并允许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任课教师要与实验教师要相互沟通,为学生提供 相应的实验条件,要允许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失败, 允许有不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给学生探究式创新创造新的机会。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也是新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教程中,教师应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热情主动地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通过探究式创新教育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使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 郭东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怎么教》吴效锋,沈阳出版社.
[4]《生物学学习论》叶佩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丽强 (1976-7-29),男 ,籍贯: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民族:汉族,职称:中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