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构建途径微探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作者:楼文亮
[导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式”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借助各种教学设备,精心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思维得到有效激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篇文章针对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楼文亮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式”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借助各种教学设备,精心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思维得到有效激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篇文章针对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构建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196-02

         引言
         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让“促进式”教学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使这种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深入探索,让该教学模式成为体育课堂的一大亮点,有效构建体育高效课堂。
         一、课程整合,厘清“促进式”教学的平台结构
         (一)课内“促进式”资源整合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特别注重教学设计,既要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也要优化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促进式”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并综合运用,使“促进式”教学能够进展顺利。对于课内教学资源的整合而言,教师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等等,要对这些进行合理利用。一般来说,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自然离不开场地条件以及体育器材,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考量,那么教学设计的适合度也会降低。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促进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更为顺畅。最后,教师也要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辅助资源。这些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多媒体、教辅材料以及教学经验等等,这些都可归属于课内“促进式”教学资源范畴,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地整合。
         (二)课外“促进式”资源利用
         课外“促进式”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运动环境,经验信息以及训练器材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统筹思想,有效运用课外教学资源。而且,教师需要重点考虑教师校本课程资源,这是“促进式”教学的要求。由于学校不同,条件不同,其优势也不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是比较灵活的。校本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并且,教师要积极搜集各种教学信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的优势,为“促进式”教学服务。一般来说,学生对课外运动场地非常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外场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且,课外有各种极具个性的训练材料,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天然的体育运动材料,教师要对这些现成的材料进行筛选以及优化,让其成为学生运动的助力。可想而知,这些大自然中的天然运动材料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和乐趣。
         二、教法创新,优化“促进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一)实施“促进式”心理干预
         在“促进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增加互动的频率。通过这种频繁的互动,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在运动方面的兴趣。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而言,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动力。因此,教师只有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对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及发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在运动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这是由学生的先天体质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还有家庭条件更各种因素导致的,使得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极大差异,而且学生的运动悟性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知道每个学生在运动方面的个性需求,并以此为根据相应地对“促进式”教学进行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效果更佳。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运动心理适宜度,并进行深入调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之间的运动差距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有着莫大的关联。因此,体育教师要多关爱学生,走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近距离沟通,从而了解每个学生在运动方面的心理特征,如果有的学生存在运动心理障碍,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运动心理差异比较大,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运动心理开展体育教学。
         (二)推演“促进式”多元互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是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提倡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和“促进式”教学的理念是相应的。


并且,“促进式”教学有很多种方式,像师生促进、生生促进、媒介促进、自我促进等等,这些促进方式其实都是课堂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有效构建“促进式”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自我促进都是非常关键的。师生互动模式是合作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而自我促进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目前,体育课堂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例如,体育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教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动作的要领,学生则认真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还有教师在体育课上设计各种游戏以及竞赛活动,学生则积极参与其中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明显提升教学质量。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合作运动模式。学生一般都喜欢合作运动,为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游戏以及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一来利用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二来也利用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介来教学,为此,教师需要对媒介资源进行优化和处理。现在是信息时代,各学科都将信息技术积极用于学科教学中,体育课堂也不例外。比如,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体式的示范操作以及技术动作分解图,或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比赛场景,有效拓展学生的体育视野。或者,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器材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运动意识来说,自我促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使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
         三、认知内化,实现“促进式”教学的创新构建
         (一)创新“促进式”运动形式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有效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新鲜的运动形式对学生有着极大吸引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精心挑选各种教学内容,创造多种运动形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体育运动的形式非常多,教师在选择运动形式的时候,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尽量不要过多干预。第一,体育教师可以在运动形式上下功夫,使学生获得全新的运动体验。一般来说,体育课堂上的运动项目不外乎体操、跑步、投掷、跳跃、球类等等,这些运动形式已经十分固定,没有任何新鲜感,学生也提不起兴趣。为此,教师要花些心思对这些常见的运动形式进行创新,或者将游戏融入到运动之中,还可以和竞赛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运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新的运动形式,教师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设计出新的运动形式。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还能积极参与课堂,运动思维得到有效激发,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的思维没有那么多限制,又具有很强的探索意识,更容易想到各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运动形式。例如,在常规的球类比赛中,学生需要遵守各种规则,难免让人感觉束手束脚。于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创造球类运动的运动形式,那么,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探究更加有趣的玩法。像篮球比赛中就有运球、投篮、传接球等各种训练,学生可以对这些进行创新,比如将投篮改为定点操作,同时引入比赛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对抗,投篮命中率最高的小组获胜。这种新鲜的玩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运动当中。
         (二)拓宽“促进式”运动域度
         为了有效展开体育教学,运动训练除了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中积极展开,也要在课外运动中进行有效渗透。所以,体育教师要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拓展运动的域度。并且,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运动理念,让学生明白运动对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运动的习惯。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多种运动机会,对运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并自觉坚持运动。其实,这也是“促进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让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运动有效结合,教师结束课堂教学后,可以适当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课外运动任务,从形式上延长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运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亲子运动,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和学生一起运动,既有助于培养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又能让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逐渐培养学生的自觉运动意识。或者,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为学生的运动训练创造大量的机会。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体育教学提供了便利。现在很多学生都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教师便可以把体育运动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或者短视频的方式,并建立一个班级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全班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极为方便。或者,教师还可以对运动的内容进行逐步分解,或者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运动任务,并通过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上向学生讲述运动技巧,学生可以进行多次观看,方便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对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训练维度。另外,校外运动信息非常丰富,教师要及时搜集这些信息,带学生带体育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或者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而且,现在很多公园以及广场都配有先进的体育运动器材,还有一些公共的篮球场以及足球场设施,到处都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式”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重视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形成主动促进的学习运动姿态,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要对“促进式”教学积极探索,构建有效“促进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向阳.体育“促进式”教学模式构建途径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8(27):1-5.
[2]姚娟.浅谈体育“促进式”教学的理性觉醒[J].小学教学参考,2018(27):10-11.
[3]吕水庚.做学生学习力的“促进者”——“促进式教学”课堂范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4(20):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