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作者:吴永健
[导读] 数学活动经验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考中培养其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和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利用生活实施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以分数加法为例,简单谈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吴永健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马江镇江塘村小学  546812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考中培养其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和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利用生活实施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以分数加法为例,简单谈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数加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183-01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就需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促使其在活动中理解知识,以此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1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及应用意识。感性认识是具有学生个性意义的过程性知识;情绪体验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应用意识包括“数学实用且有价值”的观念,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并能够拓展数学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理性精神,继而形成创新能力,则就应当让学生积累丰富且有效的活动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2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和类型
         2.1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
         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主要有四点:一是个体性。即数学活动经验是属于个人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有明显的学生个性特征;二是实践性。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实践活动必然无法形成有效的活动经验;三是多样性。因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同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不同的;四是发展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学生在特定学习环境中或某一阶段对数学知识的认识,随着认识的加深,活动经验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2.2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
         小学数学活动丰富多样,但其本质都是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数学中寻找具体模型,增强其理解和掌握。按照数学活动模式的不同,数学活动经验可分为这三类:其一是直接经验。小学数学知识有一部分是直接源于日常生活的,因而教师可以实际生活为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活动经验。其二是间接经验。有些知识虽然不是直接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它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其三是专门设计的活动经验。这类活动经验是从纯粹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比如一些图形的面积推导。



         3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分析——以分数加法为例
         3.1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分数加法的学习是在分数概念和意义的认识及整数加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的学习经验,对于分数的意义,数的加法计算,学生是不陌生的,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相关的经验。但对于分数这种不同于整数的特别的数的加法,学生理解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解决。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数的加法,教师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完全参与其中,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学习,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将分数加法整节课分为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加法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分数加法的认识三大模块。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其数学思维仍旧偏向于形象思维,只有通过大量的自主操作活动,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继而将其完全掌握。因而教师可按照“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指导、归纳点拨”等步骤进行,有序展开生动教学。同时,为了能够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且活泼,教师也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入一些教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去掌握知识,实现寓教于乐。
         3.2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
         分数加法是学生对分数这一类数的深入认识,是建立非整数计算概念和培养良好数感的重要基础。因数学学科比较枯燥且乏味,不像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生动有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兴趣,继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努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想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数学学习,则教师需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萌发强烈的自主学习动力。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组织折纸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纸用掉的纸占据全部纸的份数,并将其用分数表达出来。组织折纸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完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又能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掌握分数的表达方法。在课堂实施环节,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帮助其积累间接活动经验,以此优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有些学生对于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需要通分,这一点不是很理解,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这个通分相加的过程,转化为折纸重叠的过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和完全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基本活动经验为载体实施教学,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还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
         3.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朱德全教授曾说过:“应用意识的出现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应用意识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教师要有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分数的加法”学习后,教师可设计实践环节,如(课件展示)桃子成熟了,小猴子请小狗、小猪、小马去吃桃子,小狗分得桃子的1/5,小猪分得桃子的1/4,小马分得桃子的1/3,小猴子想知道它们共吃了桃子的几分之几?让小学生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难题,以此帮助其巩固分数加法的计算过程,训练其数感。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本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主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获得更丰富经验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此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苏明强.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以分数加法为例[J]. 新教师, 2012(3):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