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盘筹划 科学统整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作者:童邦美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主题学习”的初衷与苏霍姆林斯基不谋而合,那就是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把课内教学内容、课外资源,以及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回顾拓展、综合性学习等高度整合并实施教学,更突出的是统整与生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扎扎实实明学情、简简单单定目标、清清爽爽一条线、寻找时机精点拨

童邦美   浙江省庆元县江滨小学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主题学习”的初衷与苏霍姆林斯基不谋而合,那就是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把课内教学内容、课外资源,以及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回顾拓展、综合性学习等高度整合并实施教学,更突出的是统整与生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扎扎实实明学情、简简单单定目标、清清爽爽一条线、寻找时机精点拨、轻轻松松巧拓展五个策略进行单元统整,让学生达到在课内海量阅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统整策略海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64-02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基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从而达到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却不尽人意:有些教师表示一节课连课本知识都上不完,哪有时间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拓展?还有些教师苦于没有语文主题学习拓展方法,干脆还是选择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故:笔者认为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单元统整必不可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单元统整策略。
        一、扎扎实实明学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曾这样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所以,单元统整的首要策略就是学情的了解。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策略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懂的不教,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教,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不教,通过查资料、请教同学能弄懂的不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顺学而导、因材施教,,也会为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更高效,才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海量阅读。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下第五组课文时做了这样整个单元的学情了解,教学时就非常有效和省时。
        人教版五下第五组课文预习单
        1.我能圈出正确的读音。
        都督(dū    dōu)调度( tiáo  diào )擂鼓(léi     lèi)
        召集(zhào  zhāo)遂称(suì  suí)迸裂(bèng    bìng)
        2.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完成几级挑战。(能完成的在后面打个★,如果有不会读的词语,在下面划“____”)
        1级:探听避暑支援商议水寨楷书隆重踉踉跄跄()
        2级:胆怯迟延镌刻弓弩手丞相负荆请罪抓耳挠腮()
        3级:獐鹿猕猿幔子吓唬和氏璧瞑目蹲身拖男挈女()
        3.请仔细观察下面的生字,每个生字认真书写两个。
        督()()延()()
        4.我能将课文读通顺。(能读通顺打五★)
        5.读完课文,我来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这样的预习单设计很好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在字词、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以便在单元预习课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顺利完成后面几篇文章的学习。
        二、简简单单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还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和达成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语文主题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大量阅读,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不能贪多求全,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抓,反而什么都落实不到位,完成不了教学目标,还何谈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和了解到的学情来制定,而且还要简简单单容易达成,做到一课一得即可,在单元统整教学是更应该如此。以人教版五下第五组课文《草船借箭》和《猴王出世》为例:
        人教版五下第五组单元目标是: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在单元预习课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标和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草船借箭》的时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品析感受诸葛亮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在教学《猴王出世》的时候,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品析感受孙悟空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这样的目标简单明白,而且集中,便于教师把握和指导教学,更容易达成。
        三、清清爽爽一条线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告诉我们凡是好文章都会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容易多了。其实我们的教学也一样,凡是成功的课堂都会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贯穿整堂课的始终,引领着课堂教学,就如文章思路贯穿整篇文章始终一样。单元统整的时候,这样的主线更加重要,既可以节省时间,还给人清清爽爽,井井有条之感。


以人教版五下第五组课文为例:
        为了完成课内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海量阅读,我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那就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品析感受人物形象,精读课文《将相和》和《草船借箭》进行感受人物形象方法的指导,《景阳冈》和《猴王出世》组文进行感受人物形象方法的实践。
        这样既做到了一课一得,还让这“一得”能得到切实的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我想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方面肯定是有所收获,为延伸到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寻找时机精点拨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此处“相机诱导”便是适时点拨。笔者认为课堂中不仅要适时点拨,还得要精准点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还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在单元统整中起到关键作用。那么该如何做到精准点拨呢?
        (一)在新旧知识联结处点拨?
        课本中的知识基本都有系统性,前后知识也都有关联性。每一个新的知识点一般都在前一个旧知识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这就必定会有一个新旧知识的结合处,也就是联结处,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点拨,就能顺利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到新知,进而做到知识的迁移。
        如人教版五下第五组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我们的定位是感受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该如何感受呢?一开始学生是不知道的,单独的语言、神态学生是可以找出来的,但不知道把这些细节描写和感受人物形象联结起来。所以我设计了这样几步:1.用横线画出描写诸葛亮的句子。2.思考这是什么描写?圈出关键词。3.想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4.用朗读和大家分享。5.总结通过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形象。这样的五步设计,成功的把学生的旧知和新知联结起来,顺利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二)在学习新知关键处点拨?
        一个新知识的关键处其实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关键处,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些关键处适时精准的点拨,便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
        (三)在学生有疑惑之处点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兴奋,有时沉思,有时困惑,有时疑惑不解。这时教师进行适时精准的点拨,如给学生搭设支架,建立拐杖,让学生顺利找到思维的突破口,为学生排疑解难,真正给学生所需要的帮助。
        在教学人教版五下《草船借箭》的时候有一处让学生产生疑惑:船去的时候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船回的时候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我让学生联系下文找到根据解决疑惑。学生很快找到了第十自然段“顺风顺水”一词,同时把这句话画了出来,其实找到这句话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我适时出示了当时的地理位置图片,学生一看图立马就明白了。
        这样适时精准的点拨让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的形象呼之欲出。而且教师的点拨急学生所急,给学生所需,我想学生学习的时候肯定分外认真,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在学生有争议之处点拨?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人经验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往往会产生争议。这时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争议的问题进行适宜的点拨,给予正确的思考方法,或者引导学生按照正确地思路、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地讨论交流,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实践,学生对于获得的方法会记得更劳,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稳固。
        (五)在有思维受阻之处点拨?
        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的现象屡见不鲜,处理不好会让课堂陷入沉闷的状态,这时教师适时的设计梯度问题或练习,降低难度,逐一突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人教版四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课文,但是如何理解伽利略产生疑问的思考过程,学生还是有困难的,于是我这样设计: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认为速度与重量有什么关系?2.进行实验模拟动画。3.你能用如果……就……来说说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吗?
        这样有梯度的适当点拨降低了难度,动画的模拟突破了难点,用上了关联词巩固了思维过程,培养了思维能力。
        点拨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适时精准的点拨,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更能触及学生心灵,拨动学生心弦。
        五、轻轻松松巧拓展
        完成了以上四个单元统整策略以后解决了教师没有时间拓展的尴尬,可以说基础知识巩固了,课文理解、学习方法获得了,时间省出来了,那么拓展也就水到渠成,轻轻松松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一课一得,得什么,拓什么,练什么,何愁学生没有海量阅读?何愁学生成绩不提高。
        如人教版五下第五组课文单元统整后的目标是: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品析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整组的教学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拓展也是这样的目标,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在学生学习了《草船借箭》获得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后,我顺势拓展了《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计激周瑜》、《诸葛亮挥泪斩马马谡》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丰满了诸葛亮的形象,学生也比较轻松的完成了拓展阅读。
        从原来一篇课文要学习两三个课时到现在一节课学习了一篇精读,还要再拓展三篇,阅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有了量的积累,肯定会有质地改变。
        语文主题学习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做到了通盘筹划,科学统整,才能让学生真学习,真阅读,真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
[3]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2012年12期.
[4]窦桂梅.《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