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证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4/17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作者:宋海娜
[导读] 研究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疳积证的临床效果。
宋海娜
(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疳积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疳积症患儿,将8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疳积症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患儿实施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疳积症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疳积症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P<0.05)。结论:中医推拿法可使疳积症患儿的消化不良症状和体重不达标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疳积症;中医推拿法;小儿
   小儿疳积症(小儿营养不良)是小儿阶段较为常见的症状,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肚大坚硬,皮毛憔悴,青筋暴露,长期消化不良等,疳积症的病程长,临床上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应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疳积症患儿,我院将疳积症患儿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疳积证患儿(属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均为本院门诊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儿40例。80例疳积症患儿均符合《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对小儿疳积症的诊断。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3.06±0.86)岁。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6(3.09±0.91)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疳积症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  
  1.2诊断标准
   依照《》对小儿疳积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疳积证的临床标准者。②经家长同意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生安排,并配合治疗。③年龄2~6岁。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小儿疳积证诊断标准者。②合并有脑部、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③不能坚持治疗者而未完成研究规定的观察疗程。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对疳积症患儿实施中医推拿法治疗,补脾经,揉二马和运八卦为推拿主穴,同时掐揉四横纹。以顺时针轮状推腹部,摩腹部,按揉腹部同时取中脘,天枢和气海等穴。按揉下肢胃经路线,同时点按足三里和足底涌泉穴。按揉背部脾俞,胃俞和肾俞等背俞穴,之后捏脊。随症状进行辩证推拿,如小儿心烦易燥可加以清肝经,推大肠经。每个穴位的按揉时间均为3分钟,1d/次,治疗时间为28天。
    2.2  对照组:为疳积症患儿实施药物治疗,给予患儿口服肥儿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连续治疗7天。

  3  治疗结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疳积症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
   3.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标准制定:
    显效标准: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食欲和食量均明显增加,体重逐渐恢复正常儿童水平。
    有效标准:在疗程结束后,患儿的食欲以及食量有所增加,体重稍有增长,比正常儿童低。
    无效标准:以上标准均未达到。
    以(40例_无效例数)/40例 X 100%为疳积症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
  3.3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疳积症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临床总有效率,以(n)%形式表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当P小于0.5时,表示两组疳积症患儿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3.4 结果
    在经过28天的治疗后——
    观察组疳积症患儿40例中有显效28例(70%),有效11例(27.5%),无效1例(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39/40)。
    对照组疳积症患儿40例中包括显效率为20例(50%),有效13例(32.5%),无效7例(17.5%),临床总有效率为82.5%(33/40)。
    两组疳积症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4 讨论
    疳积症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气液耗伤而导致的,中医称疳积为“疳证”。由于小儿的五脏六腑尚未发育完全,在出现喂养不当等情况时,患儿容易出现脾胃积食,日久天长导致脾胃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治疗小儿疳积症应以消极导致,补脾健胃为主。
    肥儿丸是由肉豆蔻,木香,六神曲(炒),麦芽(炒),胡黄连(炒),槟榔,使君子仁等中药组成的,具有健胃消积,驱虫的功效,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中医推拿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在治疗小儿疳积症上的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中医推拿法通过推拿主穴,点穴达到通经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推揉腹部,揉足三里和中脘,天枢气海等穴,清胃经以及掐揉四横纹等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消化腺分泌功能低下和胃肠道运动功能失常等不良营养状态,对以上穴位进行推拿有利于促进患儿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激活,使血清淀粉酶的活性提高,起到健脾和胃以及促进肠吸收的效果。捏脊疗法指的是通过捏拿足太阳经和督脉对阴阳,气血进行调和,有效通经活络,可调整患儿的脾胃失常症状。通过点穴能够使患儿的阴阳得到调和,有利于气血运行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腧穴通过捏脊手法能将命门之气运输到患儿的五脏六腑中,使各脏腑功能激活。本文认为,在患儿进行中医推拿的同时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纠正,促进疗效的提高。
    我院将收治的80例疳积症患儿,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疳积症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中医推拿是治疗小儿疳积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