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用毫米波同轴转接器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0/4/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21期   作者:黄森 冯永芳
[导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2.92转SMP型的测试用毫米波同轴转接器,从材料选用、结构设计、性能仿真等全过程阐述了产品的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2.92转SMP型的测试用毫米波同轴转接器,从材料选用、结构设计、性能仿真等全过程阐述了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毫米波  转接器
                                 
A millimeter wave coaxial adapter for testing

Huang Sen  Feng Yongfang
(Suzhou Huazhan Space Appliance CO.,LTD. ,Suzhou 215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illimeter wave coaxial of SMP type with 2.92 turns,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material selection ,structur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the product design is described.
        Keywords:Millimeter wave  Adapter

1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的牵引,SMP系列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射频产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系统间的射频信号的传输。因SMP系列要求高,因此产品测试也逐步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解决测试用转接器的性能问题成为测试问题的关键。
2产品介绍
        SMP系列连接器是按照GJB5021研制生产的小型毫米波连接器,使用频率可达到40GHz。连接器测试时,,需要使用转接器将连接器与网络分析仪连接。为了测试出合格的数据,测试用转接器必须要优于连接器指标。
3产品设计
3.1 接口的确定
        网络分析仪测试接口一般是2.92mm型,为了保证转接器测试时与设备匹配,因此转接器一端采用2.92-J系列接口,另一端采用SMP-J系列接口。
3.2 主要指标的确定
        为了保证测试转接器优于产品的指标,依据GJB5021《高可靠射频同轴连接器通用规范》及其详细规范,初步确定产品主要指标为:DC~40 GHz,电压驻波比:≤ 1.15 (10 MHz~18 GHz)和≤ 1.3 (18 GHz~40 GHz)。
3.3结构设计
        转接器的设计牵涉到界面设计、材料、特性阻抗、支撑介质的设计和固定、结构补偿等方面,产品最终形成图1所示结构。

图1.产品结构示意图
3.3.1转接器界面设计
        连接器界面按照GJB5246规定的2.92系列和SMP系列结构和尺寸要求进行设计,保证能够与同类产品互换。
3.3.2转接器材料
        连接器各部分零件所用材料均可沿用2.92系列和SMP系列所用材料
3.3.3特性阻抗
        转接器阻抗为50Ω,为了保证整个产品的阻抗一致性,可根据公式(1)首先确定内外导体之间的各个区域的尺寸关系D和d,以确定连接器的电气传输结构。

其中:Z0---产品特性阻抗,欧姆;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空气1.0,聚四氟乙烯2.02);
          D---同轴传输线的外导体内径,毫米;
         d---同轴传输线的内导体外径,毫米。
3.3.4支撑介质的设计和固定
        介质体是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作为绝缘支撑以外,还要保证内外导体具有良好的同轴度和固定性。介质体的设计是整个转接器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当频率不断提高的时候,介质体的结构对电压驻波比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介质体的结构为转接器设计的重点。
        (一)介质体材料的选择:
        毫米波连接器常用绝缘材料有PTFE,MPPO,PEEK等材料。绝缘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机械强度、使用温度、加工性能、介电常数等。毫米波产品内部介质主要以空气段为主,因此对机械强度有更高的要求,且转接器长度越长,要求机械固定性要越好。从机械强度来看,不能采用硬度较低的PTFE。
        绝缘材料应能满足既可以机械加工,又可以进行模具加工,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满足较高的零件精度。从加工角度来讲,PEEK可以满足。PEEK材料在高温条件下(165℃)使用,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机械固定性以及稳定的介电常数。 综上所述,可以选择PEEK作为转接器的支撑材料。
        (二)介质体结构的设计:
        常用的介质体支撑形式有三种,见图2。由于介质体支撑的出现,介电常数会发生变化,必然要出现台阶,进而引入了不连续电容。
        (1)内导体有台阶,见图2(a),当频率升高时,传输线不连续电容没有补偿,不稳定性增强,在毫米波波段,信号不稳定;
        (2)内外导体有台阶,见图2(b),当频率升高时,传输线不连续电容得到补偿,可以保证在毫米波使用时,信号连续稳定;
        (3)外导体有台阶,见图2(c),当频率升高时,传输线不连续电容没有补偿,不稳定性增强,在毫米波波段,信号不稳定;
        因此当使用频率在毫米波波段时,选用内外导体都有台阶的结构可以满足。

         (a)内导体有台阶            (b)内外导体有台阶             (c) 外导体有台阶
图2.常用的介质体支撑形式
3.3.5结构补偿
        当转接器传输线上出现两处台阶变化,为了使毫米波信号顺利传输,需要进行结构补偿,结构补偿分为共面补偿和错位补偿。当内外导体经过介质变化后,内外导体又恢复到原来状态,采用共面补偿。当内外导体发生尺寸变化,采用错位补偿。因此,补偿区1采用共面补偿,补偿区2采用错位补偿。
       
图3.结构补偿
        补偿区1进行共面补偿:a尺寸补偿是通过在介质体上挖槽来实现,挖槽的深浅主要根据介质支撑和外导体配合程度,挤压量多少来进行计算,一般在设计中,通过仿真可以快速确定最佳值。根据仿真结果,确定a=0.2mm为最优。同时根据补偿原则,尺寸b/d=0.25时,补偿效果最好,因此公式(1)可以计算出,内导体外径为1.27mm时,d=1.02mm,可计算出b=0.255mm。
        补偿区2进行错位补偿:当内导体外径从1.27mm变为0.8mm时,出现了台阶,需要进行错位补偿。错位补偿的原则是当外导体内径由2.92mm变化为1.84mm时,因2.92/1.84<3,可确定c=2.92/8=0.365mm,但因为毫米波产品对错位补偿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确定0.365mm尺寸的精度,通过仿真可以找出合理的控制范围。
3.3.4结构仿真
        对产品的毫米波传输结构建立3D仿真模型,对一些未确定的结构进行参数化设置,如:错位补偿尺寸,在0.365mm的基础上,设置一个仿真区间,确定尺寸精度。通过仿真可以看出,产品在毫米波频段可以满足要求,且通过参数化仿真,找出最优的错位补偿尺寸及公差,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确定错位补偿c尺寸在0.32mm~0.38mm尺寸最优。
3.3.5结构确定
        为了保证产品传输结构的稳定,产品的机械固定性和可靠性很重要。有些产品理论结构很好,但往往对实现过程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良好的机械结构是保证产品传输指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内导体的设计:内导体与介质体的配合方式有过盈,间隙,夹持等结构。因介质体为薄片式结构,内导体采用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分为两体,通过一端内导体的间隙,可以保证介质体被牢固的固定在内导体中间。也可以保证内导体和介质体之间有良好的同轴度。
       
图4.内导体结构
        外导体的设计:外导体通过合理的拆分可以使介质体有效的固定在外导体内,并且可以提高每一段补偿位置的精度,如图5。
        (1)外导体可分为外导体1、外导体2和外导体3三部分,外导体1作为产品的2.92主体部分,用来容纳外导体2和外导体3。
        (2)外导体2作为固定介质体的零件部分,装配后与介质体端面齐平,且可以有效保证错位补偿c尺寸,使加工精度和工艺过程更容易实现。
        (3)外导体3作为SMP主体部分,用来固定外导体2。
       
图5.产品外导体的构成
4 结论
        测试用毫米波同轴转接器从理论计算,模拟仿真,合理的机械结构运用,使产品理论可靠性高,实际加工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射频连接器界面尺寸    吴正平  张景源     2001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射频同轴转接器的设计  吴秉钧  韩梅英     2005     射频连接器设计及论文汇编
[3]电磁场与电磁波            焦其祥         2004     科学出版社
[4]机械制造工艺学            陆念力         2008     科学出版社
[5]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    李磊 丁海强        2009     科学出版社
[6]微波工程基础             吕善伟          199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