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早期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循环体系[1]。通过使用PDCA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从而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该方法在医院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已被广泛运用。
由于政策的不断调整,我院临时采购药品不断增多,为了提高临时采购药品采购的准确性、发放的及时性,我院药学部于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时采购药品管理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 采购药品 应用
1.背景介绍
1.1 临时采购药品的概念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保障局出台了相关药品外购使用的政策,规定临床治疗需要、但所需药品不在常熟市公立医疗机构中标药品目录内品种、且院内目录无替代品种方可申请外购。所需药品在常熟市公立医疗机构中标药品目录内品种、且院内目录无替代品种可申请临时采购。
1.2 临时采购药品管理急需改善
随着医院政策的出台我院临时采购药品采购使用量明显增多,原有发放流程在内容完善性、病人使用的准确度、药品使用的针对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流程,以改进之前工作中的采购使用方式。
1.3 选题理由
对医院而言: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满足临床需求
对科室而言: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减少差错
对临床而言:确保药品质量,提高使用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天数
对患者而言:避免不必要的外购药品审批、购买手续,报销结算方便快捷
2. 方法与结果
2.1 甘特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PDCA循环开展前先做好活动计划甘特图。如图1:
.png)
图1 活动甘特图
2.2 数据收集
2.2.1 2019年4月之前我院目录外药品采购以患者自行外购为主,通过临时采购途径的药品并不多,药房压力不大,数据统计显示1~2月共8种临时采购药品,消耗量为182(以最小整包装为统计单位,以下均是不再叙述)。见表1。
2019年5月,由于医保局对于外购药品的管理越趋严格,明确了外购药品的定义。故很多在常熟目录内的药品由外购转变为临时采购,大量临时采购药品涌进药房;为了响应政策国家谈判药品也一并走临时采购途径。药房发药任务本来艰巨,大量临时采购药品又增加不少工作量。数据统计显示5~6月共24种临时采购药品,消耗量为1279。见表2。
表2 5~6月临时采购品种及数量
2.2.2 满意度前测 7月份初次对主要涉及临时采购药品的5个科室做了一次满意度调查,总共为8题,根据公式科室满意度=( 1*非常满意条数+0.8*满意条数+0.6*一般条数0.3*差条数)/总条数*100% ,再根据公式平均满意度=各科室满意度之和/病区数量,得出平均满意度为78%(以下同公式,不再叙述),有个别患者存在投诉现象。见表3。
表3 7月份各科室满意度
2.2.3 对于在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时间上衔接不上,申请过后直接或者第二天就开医嘱,无药可供。
②使用上混乱,药品发放到药房后无相关信息,药房不知具体使用患者。
③急救用的临时采购药品无备药,往往是需要使用了才申请,时间上来不及处理。
④药库出库不及时,药品到了药库未出给药房,病区无法开具医嘱。
2.3 计划(P)
2.3.1 通过鱼骨图来分析影响临时采购的因素,发现申请流程不清楚,无专用区域,无患者信息,没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以及急用药品跟不上为主要原因。影响临时采购的因素的鱼骨图分析见图2。
.png)
图2 影响临时采购的因素的鱼骨图分析
2.3.2 目标设定 我们将此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①临床满意度提高至90%;②患者有效投诉为零。
2.3.3 对于影响临时采购的因素,拟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且通过531评分法进行全员评分,选定80分以上为可执行对策进行执行。详见表4临时采购药品采购使用流程改进对策。
表4临时采购药品采购使用流程改进对策
2.4 对策实施(D)
2.4.1 两个月来不断对临时采购药品采购使用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健全临时采购药品各项报批手续
①各科主任填写临时采购药品申请表。
②申请表经医务处,药学部,分管院长审核通过。
③药库根据审核通过的内容进行采购。
④临时采购药品到库后进行入库、入医院药品字典库、核对医保号码等一系列药品入库的流程。
(2)完善发药流程
①根据临时采购申请表填写自封袋上信息,包括药品,病人姓名,数量,所住病区等信息。
②将临时采购药品按申请表的内容分装到自封袋,并发至中心或门诊药房。
(3)设置专用区域
①临时采购药品大多为冷藏品种,原有冷藏柜无空余空间,顾专门申请了一台医用冷藏柜专门放置临时采购药品。
②专门整理出一个临时采购药品专用带锁货架。
(4)减少临时采购药品目录
①“36+17”国家谈判药直接采购,不走临时采购途径。
(5)增加急用药品备药
①对于急用药品增加一定数量的备药,避免需要用时申请时间上来不及。
2.4.2 制定了医院目录外药品采购使用流程SOP。
2.5 效果确认(C)
2.5.1 收集10、11月份临时采购药品品种及数量,通过数据统计显示临时采购药品品种数减少至21种,总数量降至1143,且数量集中在部分药品。见表5。
表5 10~11月临时采购品种及数量
2.5.2 满意度后测 在11月份再次对院内5个科室做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有效投诉为零;平均满意度达到89.5%,根据公式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得出目标达成率为95.83%。①11月所调查科室的满意度相比7月份都有所提升,总体满意度同比增长14.74%。②10月份以来无相关问题的投诉。见表6。
表6 11月份各科室满意度
2.5.3 有形成果 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提升了临床与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发药准确率。
2.5.4 无形成果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在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沟通技巧、自信心等八个方面均得到了大幅提升。见图3。
.png)
图3 队员评价雷达图
2.5 标准化与检讨改进(A)
2.5.1 标准化 形成了标准化文件,①临时采购药品条件为临床治疗需要且所需药品为常熟市公立医疗机构目录(以下简称常熟目录)内品种,临床科室可按临时用药流程申请采购。②外购药品条件临床治疗需要,但所需药品非常熟目录内或备案品种、 且常熟目录内无替代品种,临床科室可按外购药品申请审批流程执行。③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办法:考评办、 医务处、 药学部定期对医保局反馈的外购药品情况进行点评分析。违反上述规定的外购药品费用计入科室绩效考核药品费用,并按《外购药品管理规定》对当事医生进行处罚。
2.5.2 制定了医院目录外药品采购使用流程。见图4、图5。
.png)
2.5.3 改进 针对如何持续改进药品临时采购使用流程,团队讨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①由于自封袋标签为手写,有时候字迹不清晰导致信息不完整,故采用机器打印表格化贴纸使表格更清晰规范。②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化软件,争取向院部申请配备相应的系统,使申请简便,并可指定只有申请过的患者可开具。③定期统计临时采购药品品种及数量,上报药学部分析,针对使用数量大的品种进行进一步分析。
3 讨论
在对改善临时采购药品管理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措施确实提高了发药的准确率,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一些急用的临时采购药品,虽然有备药可以直接发放,但也导致了部分科室习惯性开具忘记申请的问题。所以后期针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改善。
总之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在改善临时采购药品管理起到提高发放准确率,提高临床满意度,降低药学人员工作强度的作用。使药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药学服务工作中,指导合理用药,大大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2-3】。
【1】SCHROEDER P. Using the PDCA cycle[J].Nurs Qual Connect,1992,2(1):1—8.
【2】何杏莲,刘锐锋,程小荣.自动化药房系统在某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与评价[J]今日药学,2016,26(8):592-605.
【3】盛长城,高玲,熊世娟,等.自动化药房运行模式在门诊的应用与实践[J].贵州医药,2015,39(10):91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