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国家国家的发展,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等社保资金改革的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保基金计提、缴纳方面正在逐步实现与企业社保资金的统一结合。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社保资金征收与管理尚处于摸索期,加之基金管理人才匮乏及监管弱化,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社保基金管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得到完善,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1强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是影响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必须要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动态,对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收支管理、预算和决算管理、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核查管理这几个模块的管理内容,是构成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容的主要成分。机关事业单位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中,只有确保了其在行为和流程上面的科学合理性,才能有效落实社会保险工作的实施,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体现出来的相关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适应,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基金的高效利用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切实得到落实的基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机关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转,进而使得保险基金可以实现其效益的最优最大化,不但可以为公务员提供更加切实可靠的保障,而且还能帮助机关事业单位更好地防范和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2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保险认知程度严重滞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着保险制度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目前,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保险的认知上存在严重滞后,究其根本就是企业职工保险由中央转移支付,而现行的退休工资核算发放,在操作中只是改变了待遇发放途径,由原单位支付改为社保基金支付,由当地财政托底。在目前的情况下,个人待遇水平和个人在职缴费情况的对应关系还没有充分显现,体现不出个人缴费的作用,机关事业单位的保险基金的收支盈亏对地方行政事业人员思想还没有应有的触动,制约了对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的认知,阻碍了该项事业的正常发展。
2.2基金运行不足导致收不抵支
在我国保险体系中,存在这样一种原则,即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物价涨幅率很高的今天,从基金分红以及银行利息两方面考量,两者已经完全不能抵挡保险基金的贬值。同时,随着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有部分区域的基金增长势头已呈现减缓的势头,导致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成为可能。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短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部分区域金积累出现了负值就成为必然。
2.3在运行方面缺乏政策指导
目前,我国并没有出台关于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的法律法规,进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规范管理手段以及相应的法律根据,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该有的权威性以及相应的强制性。
就现状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的管理因为地区的差异而存在很大的管理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工作的正常展开,因此给实际工作造成了本不该存在的实际困难。另外,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保险资金统筹层级低,多数仍停留在市、县一级,平均规模小,加之因管理层级低,基金运营层级低,在基金有效统筹、有效运营及保值增值上,在运营管理风险的有效把控上,难以形成制度上的安排,基金管理难以形成制度突破和有效创新。
3解决我国事业单位社保基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完善事业单位社保基金政策
首先,国家层面应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身份,制定事业单位社保基金管理办法,使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能明确其在基金管理中的职责与义务,避免因政策理解出现偏差。其次,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地方税务机关在代征社保资金管理中的职责,并对代收环节、代收手续费等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避免当基金管理出现漏洞时,各部门之间推卸责任。
3.2规范社保基金财务管理
首先,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应按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在内部建立控制制度,其中,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审批授权及内审制度,以此提高社保基金管理部门财务管理水平,降低社保资金安全风险,确切维护广大事业单位职工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其次,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及时将社保基金缴入财政社保专户,不得挤占、截留、挪用社保基金。
3.3壮大社保基金管理人才队伍
首先,在事业单位内部应为社保资金管理配备专业人才,并定期聘请当地人力资源管理及社保机构就缴费等政策进行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社保管理人才专业技能。其次,各地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促使基金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各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全程监控。
3.4强化事业单位社保基金稽查
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面。建议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应定期对本单位社保资金计提、缴费等流程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社保资金计提的足额性及缴纳的及时性,维护本单位职工合法利益。二是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审计方面。本级审计、财政部门应将社保基金收支情况作为审计重点,不但应对社保资金是否应收尽应、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作为审计重点,而且还应对社保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及投资效益进行评价考核,以提高事业单位社保资金安全性、有效性,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同时,针对检查发现的财务核算、资金管理问题提出建议与意见。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事业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的问题依旧不在少数。因此,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以此促进财务管理和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探究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以此有效解决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存问题便有很大的必要性。如此,事业单位就能高效实现合理配置财政资金的目标,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使事业单位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价值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妍焱.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优化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12):282-283.
[2]黄祎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分析与探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15):201-202.
[3]谢洁.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2018(5).
[4]姜娜.关于新时期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21(8):41-42.
[5]熊伟,张荣芳.财政补助社会保险的法学透析:以二元分立为视角[J].法学研究,2019,38(1):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