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秦庆帅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居民对城市建设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居民对城市建设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地下综合管廊的运用有效改善了当前城市地下管线复杂交错的局面,为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此举旨在提高我国城市地下市政工程发展质量,推动我国市政工程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的优点出发,结合当前存在的综合管廊施工管理问题,探索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城市地下;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引言:完善的市政工程施工建设有助于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日常需要,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管廊又称为共同沟,它巧妙的利用了地下空间,整合现有的管线连接路径,采用统一铺设于地下的方式,规范城市地下施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不断提升市政工程综合质量,努力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现代化发展。
         一、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概述
         1.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有助于实现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城市地下埋藏着错综复杂的管线,这些管线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混乱排列的管线却缺乏统一的布局和有效的管理。混乱的排列结构为后期线路检修提供了难度。严重威胁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的提出正是针对当前复杂的地下管线结构所提出的,实现了地下管线的科学规划、统一部署。
         2.地下市政综合管廊的优势
         (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供电、通讯线路架设于地面,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布局的美观性。地面线路支架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线路布局,不利于市政道路的统一规划。随着汽车人均持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将原本设置于地面的供电线路、供水线路、通讯线路统一放置于地下管道,使得城市整体布局更加规范,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原本用于支撑的电线杆得以拔除,市政道路更加广阔,交通布局随着发生变化。
         (2).规范城市排污体系
         综合管廊结构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在我国东部及沿海城市,由于地形相对平坦,在强降雨天气,极易形成城市内涝。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城市地下排污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排污管直径过小,污水排放速度慢;另一方面,地下排污系统规划结构不合理。地下综合管廊结构通过一体化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地下排污管道的直径,重新规划污水处理方式,改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
         (3).促进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
         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尤为突出。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地下车库、地下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设计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共同了宝贵的经验。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使得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使得整个城市的布局更加合理。
         二、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规划有待完善
         市政综合管廊施工设计市政规划的方方面面,在施工阶段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我国尚且缺乏综合管廊施工的经验,部分地区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规范的地方。地下施工涉及城市规划、地形地质、力学承重等多个方面,如果在设计环节存在问题,那么就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难以发挥综合管廊的优势,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建设整体起步较晚,发现经验明显不足,在综合管廊的整体设计布局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施工设计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也是减少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所在。


         2.施工环节缺乏针对性
         上文提及,我国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有待成熟,因此,许多施工企业盲目套用成功的施工案例,在施工管理上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特点进行调整。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循施工标准和工地生产制度实行统一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缺乏对任务的合理划分,项目之间的衔接存在缺陷,这也是导致整体施工存在疏漏的主要原因。应当不断健全施工制度与人员管理办法,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施工特点,以特异性制度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标准规范化施工,降低人员的流失。
         三、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1.明挖回填法
         明挖回填法作为综合管廊施工的常用方法具备技术含量低,受地质结构因素影响小等特点。明挖回填法凭借大面积同时施工的优势能够有效缩小施工周期,提升施工效率。该技术的缺点在于不适合城市人口密集地区施工,明挖法对于地表的破坏性大,严重阻碍了城市交通。明挖回填法适用于地形平坦、相对空旷、人流量小的待开发地区。明挖法施工能够引用大量重型挖掘设备以提升挖掘速度,在完成沟槽的挖掘后即可进行管廊安装和线路铺设。值得注意的是,明挖回填法会生产大量的土,需要做好土壤回填以及剩余土壤的外运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的需求,合理规划明挖的深度,并做好渠道的排水和防水工作。在沟槽挖掘完成后,使用混凝土进行建筑提升管廊外部结构的强度和防水性能。
         2.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与隧道施工类似,不同点在于挖掘深度较浅。这种施工方案对于城市地表环境没有影响,不妨碍城市交通的正常通行。但技术含量更高,对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综合承重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施工前,应当对沿线地质结构受力情况进行严格考察,防止工程事故发生造成地表沉降。在施工工艺上,首先应当对施工周围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在挖掘过程中出现坍塌,等到初次支护稳定后,进行二次加固为管廊结构的稳定性作好外部环境的准备。浅埋暗挖法对支护结构和地质稳定性要求较高,具备一定的施工难度,适用于结构相对稳定的城市地区管廊建设。
         3.盾构机挖掘法
         盾构挖掘技术同地铁轨道的建设过程一致,作为一种全新的地下机械挖掘方法具备安全性高、挖掘深度大、对环境影响小、受地质结构影响小等特点。利用盾构机在地下向前推进,利用盾构机外壳和管片支撑周围岩层。盾构机利用顶端的切削装置对沿线岩石、土壤具备很好的挖掘效果,出土机械将前方破碎后的土运输后方。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进行预制混凝土管片的安装。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独立研发盾构机的能力,凭借地下轨道交通挖掘的经验,能够有效控制综合管廊施工的质量安全。但是盾构机挖掘成本投入相对较高,且施工速度较慢。
         以上三种施工技术为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提供的技术支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地质结构情况、人口分布密集程度以及城市发展方向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争取在确保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投入,提升管廊施工建设的性价比。施工前应当做好充分的现场考察工作以及完善突发状况紧急预案,确保管廊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设计的广泛运用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向。综合管廊施工理念的提出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有助于实现城市公共线路的高效管理,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贡献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魏李.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30):109-110+129.
         [2]朱恒桓.市政综合管廊施工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居舍,2019(29):22+29.
         [3]朱亚轩,米俊,周良云.市政工程综合管廊设计与施工要点探讨[J].四川水泥,2019(10):98.
         [4]王传博.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