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造价与成本控制

发表时间:2020/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4期   作者:向晨
[导读] 工程项目启动后,工程承包企业需要通过综合分析项目情况,来掌握工程项目造价与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摘要:工程项目启动后,工程承包企业需要通过综合分析项目情况,来掌握工程项目造价与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加工程项目造价与成本控制的难度。EPC模式下,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需要结合设计、施工、采购等多方面,范围覆盖整个项目周期,对工程项目造价及成本进行科学管理的难度更大。本文主要对EPC模式下工程项目总承包造价控制的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EPC模式下工程各阶段造价控制。
         关键词:工程项目总承包;EPC模式;造价
引言
         EPC模式是当代工程项目总承包的主要模式之一,在EPC模式实际应用中,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短、建设成本相对低、建设方管控难度低,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采购各环节的有机融合,通过对总承包企业的质量监控,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工程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众多不确定因素会提升工程项目造价与成本控制难度,增加了工程项目运行风险。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造价与成本控制效果,需要确保对EPC模式的合理利用,防控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项目的风险,从根本上实现对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造价与成本有效管理与控制。
一、EPC模式下工程项目总承包造价控制要点
(一)投标报价
         对所有工程项目而言,投标报价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EPC模式下,由于招投标阶段设计方案的模糊性,后期可能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偏差,合理的投标报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确保投标报价方案的合理性,在项目承接后能够满足工程项目成本并产生一定的利润,投标团队应有后期设计、施工队伍的人员参与,以在确定报价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成本预测。另外,工程项目投标团队应当详细阅读项目招标文件等信息,保证投标方案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并对工程项目建设地点进行现场勘查,收集项目相关地质、水文、交通信息,以便于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面对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有利于提高施工成本预测的有效性。例如,对工程项目的交通环境、地质情况等进行实地勘察,明确是否存在道路受限、地质条件与招标文件描述不符等情况,能够提高施工团队施工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提高不平衡报价方案的合理性,加强对工程总体造价的有效控制,以确保投标方案中报价的合理性。
(二)综合测量和分阶段计算
         工程项目以设计图为建设蓝图与基础,设计文件对工程项目造价与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项目成本的影响高达75%,因此在这一阶段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而在EPC模式下,详细设计文件由总承包单位或联合体承包单位出具,在设计、施工为同一个利益体的前提下,设计文件更需要立足于工程实际,对各个环节相关的项目成本进行比较和确定,将工程设计与分阶段计算结合起来,以对工程造价和成本进行前期控制。因此,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与EPC项目工程设计质量控制要求相结合,对项目总图布局、结构、材料等进行综合优化配置,满足招标文件对项目的技术要求的同时,避免高成本低收益的设计,降低后期施工难度以及项目综合建设成本。此外,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还需要加强对项目支出各个方面的深度整合,包括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工程调试等,对各类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全方面的预测、比较,为成本控制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各个阶段造价控制
(一)EPC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现阶段,在工程设计中多采用限额设计方案,将设计方案与成本计划有机结合,实现双向反馈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人员在综合考虑分析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要求及经济知识后,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与成本管理方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设计方案受到多方面限制,导致成本投入的增加。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与造价人员进行有机沟通,根据限额设计目标不断优化设计。同时,在限额设计中,通过控制项目目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规模与施工条件,确保设计的合理性,为后期施工成本控制打牢基础。此外,在工程设计阶段,采用标准设计也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并且缩短工程设计时间,并且从工作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返工,对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二)采购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及设备是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项目开展顺利,工作人员需要购买大量的施工材料以满足施工要求。因此,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整体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施工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大,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施工材料做好市场分析,对市场中的相关材料价格、性能、供求等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材料市场状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采购方案的制定。其次,合理把握材料采购时机,不仅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情况确定材料需求量,做好集中采购,避免临时性采购增加采购成本;同时还需要做好材料登记工作,避免出现材料库存积压的情况,造成材料浪费,增加材料成本;结合市场需求情况,避开施工旺季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造价与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要求工作人员合理采取管理措施,控制施工阶段成本。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尤其需要重视加强合同管理,通过合同合理维护工程各方利益,避免出现合同纠纷,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首先,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包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执行相应的奖惩约定,提高分包商、供应商等各方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硬性履约纠纷。其次,合理设计考核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约定工期及供货期、工程验收等项目,针对各个项目都需要做好管理,并将相关要求写入合同当中,在遇到相关问题时,直接参照合同内容办事。最后,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索赔,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细节处理并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合同确保索赔的合理性、时效性,避免错失索赔机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
(四)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工程竣工阶段,工作人员应当对工程项目整体流程熟悉,完善整个项目的资料,根据实际实施情况进行竣工结算工作。在对业主方的结算中,主要包括合同价确定、工程变更以及索赔等项目,应避免出现漏项的情况。同时,还应督促分包单位将结算相关的账单信息及时进行上报,包括结算的范围、内容、单价、项目工程量以及相关的措施费用等,并且确保各个分包造价的准确性。此外,工作人员在竣工阶段借工程监理、审计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审核,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可靠性。
总结
         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能够将工程项目建设包含的各目标与预期利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在工程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效的项目造价与成本控制。通过在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达成总承包企业的收益目标。
参考文献
[1]邱秀龙.建筑工程中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与优化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98-99.
[2]吴超.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3):194-195.
[3]陶冶.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要点分析[J].纳税,2018,12(28):190.
作者简介:向晨,女,汉族,重庆人,本科  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400039 主要从事工程招采、造价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